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3-11-22 18:10:10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城区中小学扩容增量和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加快普通高中达标晋级步伐,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深化“三面向两服务”的校企合作模式,扩大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启动宁德师范学院新校区三期工程建设,确保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理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二是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开放。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继续推进文化产业“七个一”项目建设,扶持发展畲族传统手工艺、木雕根雕、柘荣剪纸、寿宁乌金陶艺等特色文化产业。四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的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广泛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大力提高就业水平。五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握省里争列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示范区机遇,全力争取在财税、金融改革和林业改革等诸多方面加大扶持。继续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推进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投用,提升环境综合承载力。

  (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一是政策保障方面,要全面落实国家、省财税、用地、用海、用林及融资担保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探索构建原闽东苏区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及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列规进盘,争取获得上级政策、资金及项目布局上的支持。二是资金保障方面,要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扩大信贷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大力发展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机制,带动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三是用地保障方面,以规划引导项目布局,对公益事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有序推进湾内外重点围垦工程,拓展发展用地。四是用工保障方面,完善企业“引工稳工”奖励机制,加强省际劳务协作,强化用工培训,保障用工需求。五是园区载体建设方面,科学编制园区规划,明确园区定位,突出“一园一策”,落实园区项目要素需求,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新园区开发和公共配套设施投入机制。

  (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结合宁德实际,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明确改革重点领域和重要举措,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保民生,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衔接好国、省新近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容缺预审、并联审批、超时默许、缺席默许等各项审批机制,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五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步伐,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的长效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充分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四是完善资源性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健全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落实居民生活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建立完善排污许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五是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福安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配套试点,积极争取若干县域列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八)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一是加强组织实施,按照《纲要》的总体部署及中期评估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强化政策措施,推进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促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对完成较好的任务,努力挖掘新增长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力求“十二五”后期完成得更好些;对较难完成的部分目标任务,坚持努力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在合理化调整优化目标安排的基础上,抓住薄弱点,找准支撑点,全力以赴弥补追赶;三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基础数据缺乏的指标要抓紧建立统计平台,适时开展抽样调查,准确获取统计信息,强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使社会对规划实施带来的积极改变有清晰认识,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舆论环境。五是加强前期研究。适时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超前研究,促进中长期发展战略滚动衔接,力求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