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社会管理和民主法治不断加强
——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全市2131个应换届村委会和167个应换届居委会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双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落实信访工作“路线图”,信访处理答复率100%,息诉息访率90.0%。创新领导干部接访的“宁德模式”和“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的“霞浦经验”并深入推广。“三支队伍”维稳机制有效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4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75,分别比2010年下降68.3%和51%。
——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全市100%的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推行村帐委托乡镇代理制度,99.7%的村实行村务公开“五统一”,97%的村推行户(联户)代表会议制度。福鼎市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古田县委被确定为中央、省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全面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六五”规划和“三五”依法治市规划,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共发放法制宣传单480万多份,举办图片展2千多场次,出动宣传车2720辆(次),制作法制宣传栏1900多期,悬挂标语横幅6000多条。
三、“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阶段,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也开始进入转型调整期,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低成本优势开始减弱,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发展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增速在国家政策主动调控下放缓,制度供给和释放改革红利的力度加大,经济增长从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十二五”后半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增幅与预期目标出现一定差距,工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服务业增长乏力,资源要素制约明显。
(二)经济综合实力依然偏弱。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7921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6.2%、5.0%、4.4%、2.2%和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分别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8%和88.6%。从县域经济实力看,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周宁县仅为最高的福安市的13.3%,经济实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对我市更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民生投入等带来制约,与兄弟地市、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转型升级步伐相对滞后。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近几年工业快速增长,连续八年增幅位居全省首位,但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除第二产业比重年均增加2.4个百分点外,第一产业比重不降反升,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分别与规划目标相差8.7个、5.5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市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为紧迫;从产业规模看,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园区8个,仅占全部41个园区19.5%,产值百亿以上产业集群数量和合计产值从2010年的2个、276亿元,增至2012年的5个、1524亿元,但产业集群数量和产值仍居全省后列,产业能级低仍是我市发展中需要着力破解的问题。
(四)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市的研发投入资金(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76%,与全省的1.38%相差0.6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7%。全市申请发明专利数量363件,平均每万人不到1.3件,仅为全省平均水平2.3件的56.52%,被授予专利发明权76件,而专利转化为生产技术或产品,实现产业化的更少。全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828人,其中教育、医疗系统3910人,占81%,企业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仅185人,占3.8%,产业高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实力偏弱。
(五)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我市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但2012年城镇化率仅为50.6%,比全省低9个百分点。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日益突出,加上我市发展起步晚带来的民生历史欠账,导致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医疗、教育、卫生等薄弱领域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之间、沿海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市民与农民转移人口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拉大。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基本公共服务品质和均等化水平较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比较突出。
(六)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万元GDP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相对较小,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化学需氧量4.48万吨,仅为全省的4.9%和6.8%,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减排回旋空间有限。“十二五”前两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仅下降2.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0.22万吨和0.037万吨,要实现规划控制目标,后三年单位GDP能耗必须年均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年均减排1.1%以上,化学需氧年均减排1.7%以上,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特别是临海重化产业的发展,完成此类指标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也有待完善,一些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领域节能、重点污染源监管、技术开发推广等工作相对滞后,客观上增加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
上述存在的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十二五”期间力求加以解决或者有所缓解,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深层次问题;有的是原来并不突出,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则是基于原有环境判断制定的目标任务,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特别是宏观环境出现的新变化,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始料不及的,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