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关于宁德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4日在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20-3-31 15:46:46

  (四)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发挥三都澳湾区发展规划的引领性作用,优化沿海和山区资源配置,拓展山海协作,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高标准推进湾区发展。做大做强三都澳核心,统筹联动福宁湾、沙埕湾开发,重点聚焦产业协同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推动产城港融合发展,构建紧密协作的湾区产业带、城镇圈、港口群。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推进三都澳新区路网、防洪防潮等基础配套工程,高标准建设好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和车里湾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中心城市“北展南延、东扩面海”。深化沿海山区协作,推动结对县域共同制定“一揽子”协作计划,推动沿海山区共同招商、共建产业园区,构建山海紧密型的产业共同体。开工建设屏南时代三期、古田杉杉二期、寿宁三祥科技园二期液态金属、镁合金、古田宁达汽配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周宁、柘荣不锈钢产业园、屏南时代二期,增强山区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搭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制造业领域合作,助推优势制造业产能“走出去”。继续开展“宁德品牌海丝行”,鼓励出口企业到境外建立海外仓、展示服务中心,重点跟踪服务锂电池、汽车整车、机电、水产等大宗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做好贸易摩擦风险防范,促进出口较快增长。积极复制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推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争取漳湾作业区获准正式开放,加快宁德国际物流中心(B保)建设报批工作。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继续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实“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实现审批即办事项比例达5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比例提升至80%。加强“i宁德”平台建设及推广工作,实现政府服务协同化、企业服务高效化、公共服务便利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横向纵向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全力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力争全年新增贷款240亿元。

  (五)聚焦重点难点,建设宜居美好家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提升城乡宜居品质。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扎实做好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交溪、霍童溪等主要流域综合整治,新建安全生态水系55公里;深入推进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禁养区内海上养殖清退。坚持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控,重点做好漳湾冶金产业园、湾坞工贸集中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削减工作,实施大气环境治理减排项目80个。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快市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建设。

  构筑绿色发展体系。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市“三线一单”编制,形成有效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全面推进合成革、电机电器产业绿色制造,组织实施10个节能改造项目。积极推动小而散的传统工业“腾笼换鸟”“退城入园”,盘活出清低效用地。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地力提升工程。加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逐步完善环境信用动态调整、修复和奖惩退出机制,强化绿色金融和环境信用评价联动。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高标准推进大门山公园改造,启动镜台山栈道、东湖明月公园、赤鉴湖公园三期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城区重点路段立面整治提升。加大老旧小区整治,重点抓好2个省级试点小区改造,打造样板工程。全面推行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全面消除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市新建污水管网90公里、雨水管网80公里。完成自然村户厕改造1.3万户以上,新建改造乡镇公厕48座、农村公厕148座,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有一座水冲式公厕目标;推进村庄房前屋后整治,规范新建农房,基本消除铁路、高速公路及旅游公路沿线农村违章搭盖。

  (六)顺应民生期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下大力气推进民生补短板,办好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进教育协调发展。新建12所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宁德一中新校区等46个教育项目,全年新增学位1.96万个。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56人及以上“大班额”、严格控制51-55人班额比例。做好3所创建一级达标高中校迎检工作,继续开展第二批宁德市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培养,启动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新校区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接主导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启动建设宁德市职教园。建成宁德师院二级医学院项目,引进前沿教学团队或资源与宁德师院开展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加强健康宁德建设。深化医养结合试点,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县域就诊率提高到80%。做大两大市级医疗集团,稳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本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建设。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6个,农村幸福院200个,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推动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比例达70%以上。推广蕉城区慈善幸福院模式,将7类特定对象老年人全部纳入购买服务范围。建成宁德市体育中心智慧体育公园,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抓实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实现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持续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参保人数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大力弘扬“闽东之光”,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统筹抓好安全生产、质量强市、综治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专项工作,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奋力攻坚,高质量完成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