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2013年11月20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作者:李转生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3-11-22 18:10:06

  四、关于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市“十二五”规划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受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持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增大,部分规划目标完成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经济综合实力依然偏弱。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分别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8%和88.6%,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转型升级步伐相对滞后。产业规模偏小,一产比重偏高、三产比重偏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紧迫。四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研发投入资金(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五是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不够均衡,城乡之间、市民与农民转移人口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拉大。六是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小,回旋空间有限,环境容量制约日趋明显。

  五、关于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八个方面针对性措施,保障“十二五”规划后半期的顺利实施。

  (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抢抓我省将获批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示范区、我市比照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省里大力扶持扶贫开发重点县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机遇,乘势而上,奋发而为,全面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切实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总要求,大力实施临港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计划”,加快现代农业、海洋经济发展,着力突破园区经济、道口经济,抓好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产业链延伸长的重大项目实施,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构建宜业宜居新城镇的要求,坚持区域统筹、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强化中心城市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快沿海次中心城市和山区小县大城关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创新步伐,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分工有序、布局协调的城镇群体系。

  (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围绕构建“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干线的建设提升步伐,全面构建立足闽东、面向海内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以基础教育、基层文化、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为重点,加快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幸福指数。

  (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努力破除政策、资金、用地、用工和园区载体等要素瓶颈制约,全力服务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符合宁德实际的深化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八)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继续加强对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政策的跟踪落实和督促检查,进一步分类指导、强化推进,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