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宁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0年1月5日在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20-3-31 16:59:53

宁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施忠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德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在市委和省检察院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一二三”发展战略,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检察工作总要求和“稳进、落实、提升”工作总基调,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锐意改革创新,全面从严治检,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向前。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提升检察服务发展水平

  落实责任担当,主动谋划服务保障措施,努力推动检察工作与新时代新宁德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营造创新创业创造法治环境。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8+1”特色产业,落实依法保护、全面保护、平等保护原则,参与市政协、工商联组织的“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考察活动,走访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听取司法诉求,同当地检察院、法院、发改委等部门座谈交流,学习借鉴保护企业的经验做法,出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9条措施”。推行“驻企检务”“流动检务”“检企联防”等实践模式,在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设立检察服务联系点,变“座谈问诊”为“上门询诊”。集中开展涉非公经济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办理立案监督案件7件,羁押必要性审查26人。加强涉企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办理债务纠纷、股权分配、劳动争议等监督案件58件。针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遭受侵害问题,以案释法,调研回访,强化保护意识,依法起诉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犯罪3人。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中央督导组“回头看”反馈意见,紧盯“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持续重拳出击,全面深挖彻查,合力铲除黑恶势力。专项斗争以来,批捕涉黑恶犯罪256人、起诉365人。充分发挥“捕诉一体”优势,提前介入涉黑恶犯罪54件,加强与公安、法院沟通协调,坚持严审细查,严格认定标准,“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组织全市检察机关摸排核查线索,向市扫黑办、监委、侦查机关移送线索95条。加强涉黑恶犯罪财产查证、处置工作,建议查封、扣押非法财产价值3000多万元。建立全市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才库和专门办案组,市检察院对涉黑恶案件统一把关,通过指定异地管辖、提级办理、派员督导等方式,确保办案质效。坚持打防并举,挤压黑恶势力空间,对谢某某涉黑案牵扯未成年在校生问题,蕉城区检察院督促有关部门排查影响校园安全的社会隐患,建议学校加强法治教育。

  主动服务精准扶贫。办案助力脱贫,依法惩治侵害农民合法权益、扰乱农村治安秩序、破坏农业生产的刑事犯罪,批捕137人、起诉188人。对因案致贫返贫的案件当事人或其近亲属,采取司法救助优先、放宽、倾斜等办法,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2件21人。开展协助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监督,帮助40名农民工追回欠薪。持续落实“干部驻村”“结对帮扶”措施,制定差异化帮扶计划,挂钩扶贫292户。市检察院协同落实柘荣县北岭村帮扶资金210多万元,定期走访周宁县桃园村、溪兜村扶贫对象42户,巩固脱贫成果。

  加大生态环境检察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批捕88人、起诉216人,办理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8.21”特大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涉及4个国家、国内30个省份,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综合运用“补植复绿”“劳役代偿”等多元机制修复林地1665亩、处置危险废物160余吨。围绕市委市政府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部署,主动将司法保护从陆地向河海延伸,建立交溪、霍童溪流域和环三都澳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检察保护协作机制,形成跨区域“同城”办案效应。蕉城、古田、屏南、寿宁、福安、福鼎等检察院针对非法倾倒危险物质、扬尘污染、非法采砂开矿、河段沿岸违法搭建、不当围填海、非法占用海域养殖、工业区污水排放入海、养殖基地违规取土等现象,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发出检察建议,相关责任单位认真整改。“办案+修复+联动”生态环境检察保护一体化工作机制,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创新案例奖。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