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宁德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4年2月10日在宁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04-12-14

(一)适应新要求,培植新财源。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贯彻落实省委三个重要文件精神为契机,大力发展项目经济,培植新兴支柱财源。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培植后续骨干财源。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重点项目在我市投资落户方面有新的突破。当前要着重抓好大唐火电项目、福鼎龙安钢铁项目建设,以及临港化工园区前期规划论证工作,为培植后续骨干财源奠定基础;二是促进现有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技术进步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扶持,优化服务,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更替的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超常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提供稳定可靠的来源;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领域,积极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谋求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指导、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民营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领会新精神,拓宽新思路。

  一是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财政首要任务,增强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认识到宁德不仅是闽东政治首府,更应是经济中心,把工作思路调整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上来,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需要,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真正做到资源、资本、资金向中心城市聚集。市本级要加强对县(市)财政的宏观指导,扩大县(市)财政的管理权限,逐步向业务指导过渡。市本级财政也要作为一级财政实体,与县(市)财政一同考核评比。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思想,树立既讲竞争又讲合作的观念,形成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合力;二是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改革预算编制方式″。2004年起,尚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县(市、区 )要全面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编制改革,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预算、统筹安排,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收入状况,缓解预算内资金严重不足的压力;三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争取改革要有新突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帐户,所有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市本级将在总结国库统一支付工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半年时间的准备,从2004年下半年起,选择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等单位开展国库统一收付试点工作;四是推进财政监督关口前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以省委反腐倡廉″六个机制″为指导,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强化中心城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地位。对资金额度较大的支出项目,财政部门要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控,事后审核,推进财政监督关口前移。2004年起,将开展多项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监督核查。

  (三 )开辟新途径,拓展新空间。

  从今年起,市级财政要逐步做到保吃饭,保运转,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依托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盘活国有资产,实行资本运作,筹措建设资金,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打破资金″瓶颈″。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增收节支,确保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机关的正常运转,变″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为″干多少事筹多少钱″。坚持财政引导,市场运作,依靠整合盘活国有资产,积累聚集发展资金,开辟筹措建设资金的新渠道,拓展城市经营的新空间。一是做强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打造财政投融资平台。成立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简称国投公司),作为市政府投融资主体和整合盘活国有资产的载体。今后,市本级要对财政投资方式进行改革,将财政直接拨款扶持转变为财政安排资金由国投公司进行投资,由国投公司承担项目前期孵化、中期投资、后期营运以及保值增值的全程业主行为,壮大市本级实力,提高市本级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增加土地出让收益。通过建立土地收储中心和地产交易中心,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经营性用地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搞活二级市场;以土地置换方式盘活存量。对各类非教育系统的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土地置换出让中心地段,迁入东侨开发区,既可盘活土地存量,又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对因为临近公益设施而产生升值的开发用地,要充分考虑公益设施的无形效益,并计入土地拍卖成本,提高″以地生财″的能力。以国投公司作为政府诚信贷款的主体,以土地收储中心为平台,用三至四年时间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10亿元,以土地收储中心的收益还本付息,做到既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又确保良性循环,不留后遗;三是借鉴先进经验,拓展城市经营空间。通过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企业投资城市建设。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取得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国有企业存量资金的经营权;鼓励民营企业以竞买的方式,取得出租车、公交路线的经营权以及道路、广场、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等;推动公益设施管理市场化。将公益设施的物业管理、设备维护、保洁管护等管理职能,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市场化运作,所得利润上交国投公司,全额列入资本金。

  (四 )巩固新成果,促进新发展。

  按照省委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要求,将农村税费改革列为″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的重要内容,站在″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高度,切实抓好落实。一是坚决执行省委文件精神。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卢展工省长″四个到位″的要求,全面贯彻″规范、配套、平稳、发展″的″八字方针″,坚决执行″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的要求,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有序进行;二是认真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根据省里六个配套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八个配套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县(市)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精简乡镇机构人员,精简和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大力压缩村级开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妥善处理乡村债务和农民税费尾欠问题,规范农村收费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现象;三是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专款专用。中央和省里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必须按照省里规定的用途逐项落实到位,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投入需要。严禁县对乡、乡对村以专项转移支付抵顶历史债务。

  (五 )立足新情况,强化新机制。

  立足我市面临的新情况,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强化财政管理机制:一是坚持″两个务必″,依法加强预算管理。要认真执行已编制的预算计划,坚决制止没有预算,先斩后奏的做法。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兑现中央、省出台的增资政策摆在首位,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坚决反对部门之间互相攀比办公条件,要克服各自为政的本位主义,尽快实现办公网络资源共享;二是把好进人关,遏制财政供养人数增长。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人员编制定员定额,加大精简清退超编临时人员的力度。在把好行政机关进人关的同时,要注意处理财政供养人口向事业单位转移的问题,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渠道,遏制财政供养人数的增长,减轻财政负担;三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财政工作中树立经济观、法制观、效益观,强化宗旨意识、廉政意识和奉献意识,为全面完成财政工作各项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人大的依法监督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依法理财、增强服务的观念,加强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增强信心、积极开拓、锐意创新,圆满完成2004年财政工作的各项任务。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