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大网消息 宁德市财政局局长 林家浦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有效地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圆满完成预算任务,保持财政收入增长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坚持依法理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足额兑现中央下半年出台的增资政策,维持了机关正常运转、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支出的需要。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下达省支持的税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村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教育投入不减少,有效地支持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关于全市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03年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预算为7968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0%,地方级财政收入加上省补助收入68213万元,调入资金9765万元,全市预算总收入157658万元。全市预算支出172351万元,加上解支出2182万元,全市预算总支出为174533万元,除了市本级、东侨开发区、福鼎市、福安市、古田县编列平衡预算外,其余六个县(市、区)财政预算当年仍有缺口16875万元。执行结果,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0917万元,完成预算114.1%,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增值税11608万元,完成预算99.5%,增长10.8%;营业税30805万元,完成预算106.5%,增长9.6%;企业所得税5369万元,完成预算98.5%,增长14.5%;个人所得税4760万元,完成预算89.6%,下降2.5%;其他工商各税9839万元,完成预算108.6%,增长20.9%;农业″四税″7667万元,完成预算164.8%,同口径增长88.5%;国有资产经营收益784万元,完成预算187.6%,下降17.3%;其他收入20085万元,完成预算141.3%,增长28.7%。全市地方级收入90917万元,加上中央与地方分享所得税收入比例从″五.五″改为″六.四″,按核定基数计算增加返还后,省里重新核定的体制补助、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补助、农业税灾歉补助、结算补助等114442万元,调入资金8973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14332万元。全市财政支出207607万元,增长9.5%,加上上解省级支出9330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为216937万元。除了市本级、东侨开发区、古田县、福鼎市、福安市、柘荣县继续实现当年收支平衡以外,蕉城区、霞浦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当年尚有赤字6882万元。
200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3198万元,完成预算169.1%,增长1.6倍;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6876万元,比上年增支3211万元,增长87.6%。
(二)关于市本级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03年市本级地方级收入预算为1332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0%,地方级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包括体制定补、所得税基数返还、转移支付补助 )14550万元,市本级预算总财力为2787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7870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调增收入预算1107万元,市本级预算财力调整为28977万元;调增支出预算1107万元,市本级支出预算相应调整为28977万元,调整后市本级预算收支平衡。
2003年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5927万元,完成预算 (调整后预算,下同 )110.4%,下降4.9%,剔除福宁高速公路建安营业税不可比因素,实际增长16.3%,其中:增值税927万元,完成预算106.6%,增长20.4%;营业税6881万元,完成预算94.3%,下降19%,剔除福宁高速公路税收因素,实际增长37.1%;企业所得税1339万元,完成预算95.6%,增长13.7%;个人所得税794万元,完成预算83.6%,下降8.5%;其他工商各税1726万元,完成预算118.5%,增长20.2%;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55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收入3904万元,完成预算169.7%,增长1.8%。
市本级财政支出33822万元(含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支485万元,增长1.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949万元,下降21.6%;科技支出880万元,增长15.3%;支农支出1816万元,同口径增长2.1%;教育支出5464万元,增长36%;医疗卫生支出1949万元,增长27%;社会保障支出3506万元,同口径增长2.3%;行政管理费支出6128万元,增长26.3%;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858万元,下降3.3%。
2003年市本级地方级收入15927万元,加上省体制定额补助13359万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等2580万元,调入资金410万元,上年结余8461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为40737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3382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39万元,收支滚存结余7254万元,其中:滚存净结余-4920万元,当年继续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003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715万元,完成预算1238.3%,增长11.3倍;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290万元,增长3.2倍。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在持续严重干旱、电力供应不足以及″非典″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税务和其他执收部门积极克服多项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依法征收、尽收应收,超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实现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幅7.6个百分点。同时,规范财政管理,积极推进改革,合理安排、妥善调度,保证了政府机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有效服务于经济建设,稳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开展国库集中收付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为圆满完成2003年全市财政各项任务做了不懈的努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组织收入,确保财政收入扎实稳定增长。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推进宁德市″第二层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实现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2003年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091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1%,同口径比上年增收13998万元,增长18.2%,每月的财政收入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要求,财政收入的均衡性、扎实性和稳定性较往年有显著提高,为近年来收入质量最好的一年。
2、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解决资金的制约瓶颈为突破口,一手抓资产盘活,一手抓资本运作,支持项目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努力培植后续财源。一是盘活罗宁高速公路股份,通过资本运作融资7600万元,用于市工业园区、海鑫钢铁项目疏港公路和山区道路建设,解决了重点项目缺乏建设资金的难题,为我市″筑巢引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盘活闽东电力股份公司的国有土地资源,为市工业园区筹措资金7000万元,为积极培植工业园区,壮大市级财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和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的支持,通过出让福宁高速公路股份,盘活资产2亿元,为我市温福铁路的动工、闽东大学的兴建和重点经济建设项目作了充分的资金准备;四是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财政的支持,争取缓征农业特产税、停征屠宰税专项转移支付7363万元,占全市缓征、停征额的84%,占全省转移支付资金的四分之一,有力地缓解了我市因缓征农业特产税、停征屠宰税之后造成的财政困难。
3、优化支出结构,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机关运转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需要。2003年全市财政支出207607万元,比上年增支18084万元,增长9.5%。全市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较快,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有效提供了强有力的防治″非典″资金保障,确保了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扩面、再就业″并轨″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为全市社会的安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一是贯彻市政府宁政[2002]25号《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改革预算编制办法,从2003年起对市直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对预算内外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细化了支出预算,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各项前期基础数据的测算和准备工作,争取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10577万元,为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开展″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检查,进一步完善″票款分离″异地收费管理办法,全年通过″票款分离″方式进入财政专户的资金达到1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9%;四是规范政府采购运作规程,采取县(市、区)分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委托市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心统一承担采购任务的办法,扩大采购规模,全年共举行招投标504场,采购预算金额7147万元,中标金额6322万元,节约资金825万元,节约率11.5%;五是建立健全还贷准备金和偿债基金制度,开展世行贷款项目还贷奖励及项目债信制约工作,全市财政归口管理的世行贷款项目无欠款发生。
各位代表,2003年我市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全市财政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县、区)财政历年滚存的大量赤字,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十分困难,市本级、东侨开发区、古田县、福鼎市、福安市、柘荣县继续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基础仍然十分脆弱,蕉城区、霞浦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当年还有较大量的财政赤字,而且这种财政赤字的局面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市(县、区)财政可用财力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市(县、区)两级机构改革已基本到位,但财政供养人数过多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省里实施的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在短期内还难以形成现实的财源,市(县、区)财政困难状况今后几年内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