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推进全方位开放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营造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抓住新一轮国内外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机会,坚持内资外资并重,拓宽对外对内招商引资领域。继续抓好我市电机电器、农副产品加工、工艺美术、建筑建材等传统重点产业招商,积极吸引内外商投资商贸、现代物流、旅游、环保及中介服务等行业。进一步改善招商方式,发挥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周边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南联北接步伐,努力使我市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把招商引资与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抓好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项目的履约率。
努力扩大出口。从积极方面把握和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继续鼓励出口。以国家降低外贸出口经营权准入标准为契机,大力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集体、私营生产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培育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巩固美、日、欧及香港等传统市场,抓住中泰两国188项农产品免税、与东盟十国600多项农产品关税下调等有利机会,努力扩大东盟地区的出口,大力开拓东欧、拉美、非洲及印度等潜力巨大的市场,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继续扶持机电、水产品等重点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发展后劲强的主导产品,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认真研究我市传统优势出口商品面临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承包工程、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关贸、银贸、税贸、财贸协作,营造发展合力,改善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发挥我市临近台湾的区位优势,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
(五)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力组织实施“16833”就业工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不断创造就业增长点,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大小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工程,多渠道帮助6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搞好服务,推广劳务派遣组织,重点建设一批有利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介绍机构,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帮困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农村扶贫开发,重点抓好73个省、市两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及老区、少数民族村的帮扶工作,积极争取国债、以工代赈、扶贫海建及全省“年万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等各类扶贫专项资金,建设一批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造福搬迁工程,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调动农民生产创收积极性。通过技能培训,培植生产经营大户,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和新领域,加强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帮扶解困,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实施宁德生态市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完善城市及主要流域、海域环境监测系统,全方位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森林、海洋、矿产和水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把握好全省启动水利建设“六千”工程的机遇,抓好农田水利、清水排涝、农村饮水等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抗旱防涝能力。抓好天然林、沿海防护林、生态林保护和城乡绿化工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围绕“创新与产业化”的目标,努力构建区域科技支撑体系,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强工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推进政府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加快高科技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普九”教育成果,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加快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筹建宁德学院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人才工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宽松环境,解决好困扰我市发展的人才不足问题。
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大力推进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完善疾控网络,提高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应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快市医院搬迁、闽东医院病房大楼、县级综合性医院改扩建传染病区及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我市医疗救治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重视老龄事业。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加快市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及农村文化“两馆一站”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快现有网络的升级改造,以数字电视和付费电视带动网络资源整合,策划组建广电集团股份公司。全面推行依法治市,以德治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体制改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2004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在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