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与困难
(一)涉台文化挖掘保护滞后。民俗文化作为 “草根文化”, 起源于民间,多少带有封建迷信的糟粕,缺乏合理的挖掘和引导,联结两岸民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民间文化与台湾的交流交往。
(二)文化品牌效应不明显。宁德市对台文化交流资源丰富,内容涵盖宗教、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近年来虽然加大对重点涉台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初步形成陈靖姑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滨海摄影文化交流品牌,但在形成品牌效应方面还不够,规模不够大。
(三)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近年来各级和有关部门虽然加大对文化和交流工作的投入,但总体表现不足,对文化项目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宁台文化研究多临时组合,缺乏专业化研究团队,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对台文化交流项目的实施和整体水平提升。
(四)互动不足,来多去少。宁台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问题,随着两岸关系发展,来宁开展交流活动的团组和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宽,层次越来越高,宁德赴台交流团组少,存在“来多去少”,难以形成双向互动,严重影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三、思路与措施
(一)夯实基础,做好保护挖掘。宁德市71处涉台文物,基本反映“五缘”的内容特点,要有效地保护、挖掘涉台文物古迹,整合资源,激发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好宁台文化交流合作文章。一是妥善保护有影响力的涉台文物古迹。宁德市涉台古迹与丰富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台胞寻根谒祖、朝圣观光和凭吊先贤的重要去处,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是推进宁台两岸文化交流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大对霞浦黄瓜山遗址、福鼎马栏山遗址、古田临水宫、霞浦松山天后宫、屏南甘国宝等古遗址、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挖掘保护,保护宁德涉台文化积淀遗产,为两地文化交流拓展空间。二是要加大资金支持。涉台文化挖掘保护需要人、财、物的支持,要采取政府出政策,民间筹集资金或政府、民间按不同出资比例的办法进行保护,确保涉台文化研究挖掘有经费保障。三是推进文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宁德文化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从现有的文化资源中找出最具特色、最有开发价值、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依托,着力打造一批代表、具有宁德地域特色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杂技、广播、影视等文艺精品,推动这些文化精品与台湾交流交往。
(二)挖掘名人文化,扩大名人效应。宁台两地著名的爱国名人到今仍深受两岸人民敬仰、传颂,要充分挖掘和宣传薛令之、甘国宝、圆瑛、黄礼鉁、薛文潮、吴振铎等历代名人先贤的业绩和成就,重点打造有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和保护性的宁德特色文化名人名片,通过这些名人文化加强与台湾交流交往,提升影响力。目前,名人文化与台湾有交流交往比较密切有屏南甘国宝、古田圆瑛法师、福安吴振铎名人文化。屏南甘国宝文化要在研究会成立基础上,广泛挖掘、搜集甘国宝历史资料和文物,提升甘国宝文化内涵和核心,加强甘国宝故乡村落保护挖掘,增强甘国宝文化在台湾影响力。同时要在促进日月潭景区与白水洋景区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等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在台湾的影响力。要以圆瑛法师、支提山为依托,加强两地佛教交流,提升圆瑛法师和支提山知名度。福安要以筹建“台茶之父”吴振铎纪念馆,宣传吴振铎为两岸茶业复兴与发展做出贡献为契机,推动两地茶产业交流合作。蕉城要重点培育林聪文化,推动林聪文化在两岸司法交流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