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关于宁德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1月19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网更新时间:2014-2-10 15:24:51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雄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宁德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六新大宁德”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趋紧的复杂形势,以“五大战役”和“双百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30亿元,增长12.6%;公共财政总收入125.8亿元,增长20.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8.7亿元,增长25.6%。

  (一)三次产业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8亿元,分别增长5.8%,17.6%和8.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2∶49.4∶32.4。以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和市级高优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全年粮播面积201.91万亩,产量66万吨,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三大农产品产量达8.09万吨、16.66万吨、77.87万吨。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拓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3亿元,增长21.6%,6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其中冶金产值603亿元、电机电器产值566亿元、食品加工产值370亿元、皮塑产值258亿元、电力产值165亿元、建材产值102亿元。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从上年的52.3%提高到53.5%,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9%;金融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6%;港口货物吞吐量2250万吨、增长11%;全年接待游客1346万人次、旅游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21.4%和22.8%。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利润115亿元,分别增长25%、40%。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2项,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国家地理标志注明商标5件,专利授权1293件。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设立,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海洋产业示范园区,长兴船舶重工等10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海洋产业龙头企业。

  (二)三大需求支撑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其中,国有投资329亿元、增长22.9%,民间投资585.9亿元、增长64.9%,外商投资19.58亿元、增长63%。消费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亿元、增长15.4%,全市汽车、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增长34.7%和17.4%,成为年度消费热点。外向型经济逆势上扬,全年外贸出口28.38亿美元、增长29.6%。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增长20.2%。

  项目带动持续增强。在“五大战役”强力推动下,193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2亿元,125个“双百”重点开工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30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共有宁德核电站1#机组、鼎信镍业一期、新能源科技二期等60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衢宁铁路获国家批准立项。全年对接“三维”项目254项,总投资1529亿元,亿利资源、华昌控股、碧桂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第十一届“6·18”对接项目成果845项,总投资152亿元。全市列入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库项目达72个,完成投资3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年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43个,完成投资86亿元。富春东路(高速高架桥西侧)、薛令之路建成通车,闽东中路、福宁北路、学院东路加快推进,一批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垃圾处理、景观工程、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县域经济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城镇建设、园区打造、产业对接协调推进,福鼎市再次入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新增南阳、大甲2个参照省级试点镇和9个市级试点镇,省市试点小城镇基本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小城镇建设战役项目512个,完成投资15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创建省级生态县2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55个、市级以上生态村529个。石板材、合成革等重点行业,近海污染、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加大,贵岐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福鼎太姥山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完成29个“两江三溪”重点流域整治项目,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开展公路铁路沿线和村庄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84亿元。完成除险加固水库44座、海堤14条,解决59.5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四)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减至184项,精简率44.4%。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率98.7%,农村集体林权累计发证率94%,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2家。全市55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其中广生堂药业、三祥新材已上报国家证监会待审,宁德精信、芋魁食品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125个村卫生所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不断深化。设立宁德市融资性再担保公司,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在全省率先开展“助保贷”和“成长贷”业务,发行市国投公司债8亿元、中小企业集优票据2.8亿元。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福安列入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政策对接取得突破。我市积极争取并被赋予比照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衔接出台支持扶贫开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系列措施,制定出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一增长两增收”政策,形成改革政策叠加效应。

  (五)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5元,分别增长10%和14%。物价保持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2%。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新增城镇就业3.0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6%。全市累计发放社保卡266.71万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957套,建成或基本建成8716套,历年配租配售11433套,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760户2.3万人。

  社会事业建设持续加强。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项目16个、公办幼儿园项目38个,东侨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验收,福安、福鼎通过省级验收。宁德市医院新院区一期竣工,宁德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投入使用,实施各类卫生项目67项,新增床位510张。新建群众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40个,建成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1个,市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及一批县级文化场馆顺利建成。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5.9‰。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增幅未能达到预期要求;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龙头企业较少,集聚带动效应尚不明显;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资源要素配置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社会事业欠账多,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努力加以解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