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0年1月5日在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20-3-31 16:57:54

  三、积极回应关切,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回应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司法需求,出台《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从审判职能、司法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拓展福鼎赤溪村、霞浦东山村法官工作室和寿宁下党乡女子生态巡回法庭等67个法官工作室、115个巡回审判点功能,构建立体便民服务网络。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市法院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旅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合作备忘录,屏南法院打造服务古村落振兴发展“司法+文创”模式。加强生态司法保护工作,坚持罚治并举,创新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修复赔偿方式,审结涉生态案件457件,责令被告人补种、管护林木3794.8亩,霞浦法院设立海洋生态司法(墩柄)教育基地,创新“生态修复+保险”机制,取得良好效果。两级法院全覆盖设立驻河长制办公室法官工作室和联络点,助推我市河湖管护和流域生态治理。积极参与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法院共建闽江、敖江流域生态司法协作,认真贯彻《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严厉打击在河道内非法采砂、炸鱼、乱建乱排等行为,守护闽东绿水青山。

  创新司法便民服务机制。深入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标准化水平。在全省法院率先推行申请执行立案无需开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做法和案款“不见面”发放模式,深化24小时自助司法服务区建设,拓展跨域立案、执行服务中心功能,努力实现“互联网+司法服务”无缝对接,让当事人“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作为福建移动微法院全省唯一试点单位,推出集手机立案、电子送达、移动庭审、微信缴费等20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微信小程序,去年9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已立案、开庭审理、调解案件481件,成为司法便民“直通车”。加强诉讼引导、法官释法说理工作,畅通申诉信访渠道,接待群众来访708批876人,同比下降2.48%和10.89%。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积极为生活困难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152.5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533万元。

  大力推进阳光司法。强化审务公开,上网公布裁判文书48051份,网络庭审直播8693场次、执行直播7场次,及时向当事人推送流程节点信息。常态化组织法院开放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立体司法信息公开网。蕉城法院“带着国徽去办案”巡回审判网络直播活动吸引了64万余人在线观看。加强普法宣传,推进以案释法,开展主题法治宣传197场次,邀请1554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到两级法院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开展人民陪审员重新选任工作,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8689件,一审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88.29%。

  四、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健全司法责任制相关制度机制。完成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机构整合撤并、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内设机构总数由144个减为70个,精简幅度达51.39%。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开展第四批员额法官遴选工作,深入推进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等职务序列改革。完善审判组织、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权责清单、工作规范,推进院庭长办案常态化,院庭长办结案件38056件。坚持放权到位与有效监督有机结合,既突出法官办案主体地位,完善“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办案机制,又强化全员全程动态审判监督管理,改革民商事案件随机分配制度,建立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强化审判委员会和专业法官会议对裁判标准、审判质效、程序事项的监督管理,市法院对37件“四类案件”实施督促监管。

  深化诉讼制度和审判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理案件906件。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建立繁简分流与速裁办案平台,设立程序分流员21名、速裁团队36个,通过“分调裁审”机制结案18033件。蕉城法院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实行执行案件分段集约流水线管理,福鼎法院推行“三七”繁简分流机制,柘荣法院建立庭审程序简化和已确认内容庭审举证质证简化工作机制。构建新型审判管理格局,确立高效均衡结案“两个目标”,出台长期未结案件管理、案件审限监管问责办法等9项制度,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99%,一审、二审后服判息诉99.21%。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推行物联网卷宗管理,制定案件归档、移送管理工作办法,古田法院建立集约送达中心,提升审判管理效率。

  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与司法行政、人社、保险行业协会等单位和行业加强衔接,设立专业化类型化一站式调解平台12个,委派调解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案件2043件。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聘请特邀调解组织82个、特邀调解员438人,司法确认626件。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工程,注重前端预防,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对接“无讼乡村(社区)”建设,周宁法院建立“网格化+送达+调解+执行”模式,寿宁法院深化“三级化讼”机制解决纠纷,全市法院诉前化解纠纷1537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