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监督工作计划,为更好地听取和审议《关于市政府研究处理<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禁毒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报告》,并做好对该项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的准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常委会杨培钦副主任带领部分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赴蕉城区、周宁县、古田县开展禁毒工作情况调研,实地察看了宁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及部分社区戒毒(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等单位和场所,听取了有关禁毒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召开座谈会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社区工作者、戒毒人员深入交流,基本了解了市政府研究处理《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禁毒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
2015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禁毒工作专题询问以来,市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禁毒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在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为载体,依法加强各项禁毒工作,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宣传,普及毒害知识。今年5月,市禁毒办联合宣传部、综治办等13家单位制定了《宁德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明确了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时序进度要求,落实了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市、县两级禁毒委成员单位以“青少年和合成毒品”为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六进”和“五个一”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大型禁毒宣传活动56场次,举办禁毒知识讲座、给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学生上“禁毒一堂课”100余场次,发放禁毒宣传册、禁种铲毒宣传单,悬挂禁毒警示标语共计42200余张,发送禁毒宣传短信3万余条。目前,市禁毒委和蕉城、东侨禁毒委共同出资建设的“宁德市暨蕉城区、东侨开发区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已进入施工阶段。蕉城、古田、福安、福鼎、霞浦已创建一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通过以校园为阵地,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
(二)重拳打击,依法从严整治。在打击贩卖毒品犯罪方面,今年1月,我市部署开展了全市公安机关“破案追逃30天”专项行动,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02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1名,缴获各类毒品26.76公斤,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92.3%、282.8%和25.7倍,并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2015.7.24”、“2016.1.6”贩卖毒品案。在禁种铲毒方面,一是出台了《宁德市群众举报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犯罪活动奖励办法》,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非法种植罂粟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借助无人机高科技设备,提高踏查的覆盖面和准确率。三是将禁种铲毒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和政府绩效评估范围,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责任,用制度确保禁种铲毒措施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全市仅在霞浦北壁乡发现已被当地自主铲除的罂粟0.5亩,其他地方均未发现种毒现象。
(三)齐抓共管,落实防范责任。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2016年宁德市禁毒工作综合考评方案》,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序时进度,有力提升了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去年以来,市、县两级禁毒办联合安监、食药监、卫计、工商等有关禁毒委成员单位不定期对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去年以来,全市共出动警力352人次,排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147家次,出具整改通知书11份;另外,针对物流寄递行业涉毒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市、县两级禁毒办先后对物流寄递从业人员开展禁毒知识培训10余场次,并与邮政、交通等部门积极沟通,先后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做好邮件、快件收寄实名登记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严防危险化学品流入寄递渠道工作的通知》,严密防止毒品、易制毒化学品通过物流快递等渠道在我市蔓延传播。
(四)狠抓戒毒,戒治康复并举。一是社区戒毒方面。市、县两级认真按照省禁毒委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的检查指导,对专职社工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社工的业务水平。同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四个一律”处置机制,落实“逢嫌必检”制度,最大限度地发现、查处和管控吸毒人员。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62个,招聘专职社工132名,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1124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为74%。二是强制戒毒方面。因我市仅有的一家强制隔离戒毒所,且床位仅120张,容量严重不足。去年以来,市政府加大了对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经费投入,实施戒毒所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新增至床位200张,将有效缓解我市戒毒所床位紧张问题。
(五)完善机制,提高保障水平。一是禁毒经费方面。2016年,宁德市本级禁毒专项经费为120万元,同比增长3.5%,各县(市、区)和东侨开发区均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禁毒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其中,蕉城、古田、福安、福鼎、霞浦五个县(市、区)的禁毒专项经费已增加至60万元以上,周宁、寿宁、屏南、柘荣等县及东侨开发区也已增加至20万元。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项经费方面,各地均已按照上一年度管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数人均1000元的标准落实工作站日常经费。二是禁毒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周宁、寿宁、屏南三县已恢复公安禁毒大队机构(股级),各县(市、区)和东侨开发区的禁毒大队机构都已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禁毒形势仍然严峻。我市毒情形势总体仍比较严峻,毒品贩、种、吸并存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一是吸毒人员总量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7月,全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11849人,居全省第三名,比2015年同期增长12.2%,按显隐性1:5比例测算,实际吸毒人员超过7.1万人,全市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男性占9835人、女性占2014人。二是青少年仍是吸毒的主要人群,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4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共11074人,占93.5%,未成年的吸毒人员85人,占0.7%,同比增长44.1%,年龄最小的仅14岁。三是新型毒品蔓延快,吸毒场所多元化。吸食毒品由传统的海洛因转向新型毒品为主,吸毒场所由原先的KTV等娱乐场所向酒吧、网吧、宾馆、出租房、会所等场所扩散,社会影响恶劣、查处难度加大。四是个别地方非法种植罂粟现象屡禁不止,从2015年铲毒情况来看,福安、霞浦、周宁、屏南等地仍有发现种植罂粟原植物的现象,从面积和数量上看均比往年有所上升。五是涉毒引起的违法犯罪如抢劫、盗窃、伤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禁毒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有30余家,覆盖面广,任务分工明确,但是部分成员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各级禁毒办处于协调不动、推进不了的尴尬位置,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禁毒专业力量不足。全市公安禁毒专业警力仅65名,平均年龄在45周岁以上,市、县两级禁毒专业队伍除了承担缉毒执法任务,还要承担禁毒办组织、指导、协调各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禁毒工作的任务,致使许多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目前,我市县级公安禁毒专业队伍人数平均8人,有5个县(市、区)在5人以下。
(三)禁毒防控体系薄弱。一是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偏重于在禁毒宣传月等特定时段开展,忽视了日常宣传教育在预防毒品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全社会禁毒氛围不浓厚。禁毒委成员单位中教育、卫生、司法、共青团、妇联等单位较好结合本单位业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大部分成员单位忙于自身业务,无暇顾及禁毒宣传工作。二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控难,实际执行率和康复率与省里要求尚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管控措施不得力,社工缺少培训、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职能力弱等问题。其中,部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也存在资金和医疗人员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三是我市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扩容改建工程正在施工建设,现有床位120张,目前基本处于满员状态,对主动前来戒毒的人员无法接收,影响戒毒的社会效果。
三、几点建议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禁毒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保持对毒品的“零容忍”,锲而不舍,常抓不懈,坚定不移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加强禁毒重点区域整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今年刚被省禁毒委列为禁毒重点整治“警示地区”的古田县和被列为重点整治“关注地区”的蕉城区,以及今年3月被省综治委实行“省级通报整改跟踪督导”的古田县城西、城东街道,各级政府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入剖析毒品突出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找准问题根源症结,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员,工作落实到细节。
(二)狠抓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继续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加强社会面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努力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建立由各级禁毒委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全民禁毒意识。要突出重点人群,深入重点场所,抓住重点时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打造宣传阵地,提升宣传实效。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在今年建成一个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和一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三)强力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要始终保持“零容忍”,强化毒情研判,全面、准确掌握本地毒品问题规律和特点,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协作配合、区域联动,集中优势力量,以各项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不断挤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空间。要继续做好禁种铲毒工作,确保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目标的实现。要依法从严起诉、判决涉毒违法犯罪案件,遏制毒品违法犯罪高发势头。
(四)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理。要进一步落实“四个一律”和“逢嫌必检”、“酒毒同检”制度,加大对社会面吸毒人员的发现和管控力度,探索将吸毒人员纳入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发现率、管控率,降低漏管失控率,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妥善解决好病残及怀孕、哺乳期妇女等“三类人”的收治问题,最大限度地做好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环节的无缝衔接,确保不脱管、不失控。
(五)发挥禁毒委成员单位合力。一要发挥禁毒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配合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实效。二要加强卫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按照新禁毒条例的要求,确保年内市本级及登记吸毒人员千人以上的县(市、区)建立或确定一家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戒毒医疗服务。三要强化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麻醉药品监管,加强公安、食药监、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四要加强公安、工商、文广新等部门的配合,对宾馆酒店、洗浴中心、出租屋、KTV、酒吧等重点场所开展联合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五要加强对物流寄递业的管理,认真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坚决遏制物流寄递行业涉毒问题在我市发展蔓延。六要抓紧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扩容改建工程进度,确保今年10月投入使用。建议在吸毒人员多的古田、福鼎新建一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提高收戒能力。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
禁毒工作调研组
2016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