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关于宁德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6年8月9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6-11-22 11:39:09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郭少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宁德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有效应对新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75.86亿元、增长7.5%。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体经济稳中有进

  农业生产有序开展。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38.41亿元、增长1.4%,林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3.1%,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8.6%,渔业增加值48.77亿元、增长5.7%。受春季低温多雨及市场因素影响,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下滑,其中水果产量5.07万吨、下降5.8%、食用菌鲜品产量7.01万吨、下降0.3%;水产品、茶叶、肉类增势较好,产量分别为48.58万吨、4.4万吨和4.75万吨、增长5.5%、3.5%、5.9%。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92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居全省设区市第3位。以鼎信系列(增长16.9%)、锂电池新能源(增长2倍)为龙头的119个新增点企业贡献突出,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39.7%,对规上工业贡献达169.9%。受此拉动,全市工业用电量53.75亿千瓦时,增长12.9%,增幅居全省第2位。电机电器、食品加工、船舶修造、建材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分别下降21.5%、6.5%、6.2%和11.5%。

  服务业稳步提升。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233.37亿元、增长8.5%。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16.11亿元、37.52亿元和89.59亿元,增长8.7%、6.5%和1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增长趋缓,完成增加值42.06亿元、34.19亿元和10.96亿元,增长4%、1.1%、3.3%.

  (二)需求拉动稳中趋缓

  投资保持小幅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41.42亿元,增长0.5%。其中项目投资541.28亿元,增长10.1%;房地产开发投资100.14亿元,下降31.7%。大项目的支撑效应明显,178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35.53亿元,增长25.9%,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16%。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347.63亿元,增长48.1%,增幅比固定资产投资高47.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较为活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02亿元,增长10.2%。限额以上零售较快增长,完成零售额94.72亿元、增长10.8%,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9.01亿元、增长52.4%;汽车类零售额15.78亿元、增长9.5%;家用类零售额7.92亿元、增长27.8%;衣着类零售额5.29亿元、增长10.4%。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限上企业网上零售额8.28亿元,增长163.1%,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6.0个百分点。

  对外经贸喜忧参半。上半年,出口总值17.45亿美元,下降23.6%,仍处于较大负增长区间,但降幅环比收窄。其中机电、水产品出口7.05亿美元和4.85亿美元,下降33.7%、8.3%;出口新增长点加快培育,新能源出口8386万美元,增长17.3倍,青拓实业出口1143万美元,增长360.9%。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主要到资项目有新能源、联德、联维等。

  (三)项目工作扎实推进

  重点项目超序时进度。上半年,28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9%,超过序时进度11.9个百分点。267个项目完成投资超过序时进度,占在建重点项目总数的95.4%。市本级及各县(市、区)、东侨开发区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均已超过序时进度,处于58.5%-64.9%区间。累计79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占年度计划87.8%,累计11个重点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占年度计划13.8%。

  “五个一批”项目有序转换。截止6月底,在库项目609个,总投资8187亿元,其中,存量项目446个,总投资6568亿元;2016年新增项目163个,总投资1619亿元,新增项目中,谋划项目55个、总投资457亿元,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54亿元,开工项目75个、总投资333亿元,投产项目6个、总投资666亿元,增资项目3个、总投资9亿元。

  (四)质量效益稳中有升

  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2%,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10.7%,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步伐加快,商品房销售面积103.14万平方米,增长 32.3%,增幅同比提高 45.3个百分点。“营改增”全面扩围,中央、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实,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5.7亿元,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下降0.83元。

  财政信贷增长放缓。上半年,公共财政总收入81.9亿元,增长0.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5.23亿元,下降9.9%,主要是税收政策调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税收减收及一次性税收大幅减收等因素影响。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96.95亿元,同比增长9.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8.72亿元,同比增长1.2%。

  社会民生稳步改善。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9.6%;城镇登记失业率2.62%,低于省下达年末控制指标1.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24.57万人,综合参保率96.32%。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半年CPI涨幅为1.6%。民生投入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支出80.86亿元,同比增加11.6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74.1%,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宏观经济形势依然趋紧,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指标增幅未达到年初预期目标,有5项指标落后于序时进度要求,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经济回落影响持续。房地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对全市经济影响面大。从投资支撑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微弱增长,很大原因受制于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全市房地产投资下降31.7%,影响投资增幅回落约9个百分点。从财政增收看,房地产税收对我市财政收入贡献突出,尤其是近年沿海县域房地产税收平均占比达50%以上,房地产及关联性税源大幅减收,造成财政收入增幅持续回落。

  2.传统产业困难加剧。企业减停产面仍处高位,上半年全市累计减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653家,占规上工业企业49.1%,累计减产277.5亿元,影响规上工业产值增幅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电机电器(183家)和食品加工(181家)占比达56%。同时,受外部需求不振、出口企业流动性资金紧缺等影响,机电和水产品出口虽有所收窄,仍处于较大下行区间,短期恢复增长难度较大。

  3.项目投资接续不足。从在库项目看,上半年,全市入库统计项目1125个、同比减少107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67个、同比减少281个。从项目推进看,受前期工作滞后、征迁交地难、建设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仍有12个在建重点项目滞后于序时进度。从项目接续看,中铝铜冶炼、鼎信400系、宁德核电5#6#机组、霞浦核电、衢宁铁路及几段高速公路等大项目投资高峰期均在下半年甚至明年。

  4.金融信贷投放不足。受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我市信贷资金规模收紧,审贷更加严格,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8.72亿元,增长1.2%,已连续9个月回落;从贷款结构看,新增贷款重点投放在政府投资项目、基础设施行业等,民营项目、小微企业贷款难加剧。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不匹配,难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抓经济运行调度,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一是抓目标任务落实。要盯紧全年目标,着力补齐短板,缩小目标差距。尤其要针对与年初预期目标差距较大的指标,督促各县(市、区)倒排计划逐月逐季追赶,确保三季度增速企稳回升,争取四季度乘势而上、全面提速,全年力争达到或超过年初预期目标。二是抓政策有效衔接。落实好中央、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用好用足产业转型升级、房地产去库存、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创新创业等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是把发展服务业和工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财税、融资、用地等政策配套,打造服务业升级版,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二是进一步发挥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叠加效应,鼓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消费;抓紧出台商住改普通住宅意见,盘活存量地产和闲置用地。三是支持主辅分离,推进融合集聚,充分借助互联网思维,创造更多消费热点,推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速转型发展。四是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发展港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度假、文化创意、养老养生等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拓展新的增长领域。

  3、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抓新兴产业培育。实施先进产能替代、龙头企业引领,抓住冶金新材料、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的机遇期,力促一批产业链项目加快投产达效,进一步强化对工业增长支撑。二是抓传统产业转型。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思路,加强企业分类梳理、精准施策,对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要优先要素保障、帮助渡过难关,推动扩产增效;对“僵尸企业”促其兼并重组或转产,努力盘活工业资产。三是抓降本提效。继续落实好中央、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分类处置、控新压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是抓市场开拓。继续大力支持传统出口企业,通过参展争取订单,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络。继续加大新能源、不锈钢等出口新增长点培育力度。

  4、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加快回升。一是抓重大项目接续。确保新能源三期、鼎信400系、中铝铜冶炼、霞浦核电基地、宁德核电5-6#等五大产业项目及衢宁铁路、高速公路等五大交通项目投资全面铺开,形成新一轮大的投资量支撑。二是抓滞后项目调度。落实领导挂钩和首席责任人工作制,破解12个进度滞后重点项目和4个未按计划开工重点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下半年11个项目实现开工和69个竣工投产。三是抓投资补短板。要抓大不放小,组织实施一批投资工程包,补齐薄弱领域。要提振投资主体信心,拓宽多元化筹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恢复正增长,补齐工业和房地产投资缺口。

  5、抓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是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强化对口帮扶措施,扎实推进易地搬迁造福工程实施,积极争取中央、省扶贫资金支持,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二是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促进政策,致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氛围。加强基层养老院、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提标扩面。三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城区中小学扩容、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多渠道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稳步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海云工程”等为重点的医改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半年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力争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