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大网消息
(2020年8月27日在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林 青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宁德市2020年1-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0年1-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6月份,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领跑全省的态势,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9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9项指标增幅高于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208.68亿元,增长3.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0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64.7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519.88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3:46.7:43。
(一)三次产业稳定增长,实体经济加快回暖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1-6月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36亿元、增长3.5%,居全省设区市第2位。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完成春粮播种面积18.17万亩、增长3.6%,春粮产量3.59万吨、增长4.1%。主要农产品保持增产,其中茶叶产量4.94万吨、增长4.5%,食用菌产量7.41万吨、增长2.8%,水果产量7.89万吨、增长1.4%,蔬菜产量34.68万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60.06万吨、增长4.9%,肉类产量4.34万吨、增长10.8%。猪肉供应保障能力增强,生猪存栏56.04万头、增长34.5%,出栏44.90万头、增长10.1%。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1-6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四大主导产业支撑有力,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汽车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合计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24%。工业用电量加快回升,3月份以来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上半年累计用电量达66.26亿千瓦时、增长5.3%,增幅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用电量达14.4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工业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0.9%,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复苏。1-6月份,服务业增加值519.88亿元、增长4.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房地产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23.6%、17.7%。消费需求逐步回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49亿元、下降6.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5个百分点;“地方政府+电商+社交平台”的流量经济模式全面推广,限上商贸业实现网络零售额11.68亿元、增长8.1%。总部经济效益凸显,上半年宁德正威总部、福安正威新材料、青拓商贸3家企业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近2个百分点;智享无限项目加快开展第二批换电柜落柜选址工作。
(二)新增长点加快培育,发展后劲加速蓄积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1-6月份,全市在建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6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80%,在此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步收窄,下降5%,比一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全市5000万以上项目同比增加14个,总投资增长7.0%,随着新开工项目加快接续,下半年投资将实现扭负转正。集中推进“金娃娃”项目开工,尤其在一季度开工总投资185亿元、达产年产值800亿元的宁德时代四期和正威电子信息新材料两个重大产业项目基础上,又开工了屏南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二、三期)、时代科士达储能等一批大项目,上半年已累计开工重大项目226个,总投资731亿元。
产业招商接续有力。1-6月份,全市工业、服务业共新签约项目232项,总投资615.2亿元,超过序时进度11.5个百分点。特别是聚焦主导产业延链壮群和服务业制造业两业融合,签约引进了宁德时代车里湾锂电基地、福浦铜铝精深加工、青拓不锈钢棒线材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以及能源器件科学与创新实验室、鲁花集团区域销售总部、好运联联无车承运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将为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超越增添新动能。
对外经贸稳中见优。1-6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215.3亿元、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7亿元、增长1%,进口76.5亿元、增长38.2%,主要是锂电池出口和铜矿原材料进口拉动,分别拉动进出口增幅5.6和18.9个百分点,但传统出口商品受疫情影响较大,电机电器出口同比下降10.3%,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0.9%、较去年同期增幅减少37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5亿元、增长7.7%,较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主要是福安青拓实业、福鼎天行健实业、寿宁三祥新材等增资的拉动,累计到资6597万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2.7%;新设外资投资企业13家,合同外资5.06亿元。
(三)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财政收入向好向优。1-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9.31亿元、下降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04亿元、增长2.1%,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和10.5个百分点,均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双双实现双过半。财政收入质量向好向优,两项收入税性比重为86.3%和76.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和7个百分点,居全省设区市第2位和第1位。
信贷支持力度加大。1-6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52.18亿元、增长14.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设区市第3位,各项贷款增量达2019年全年增量的60.2%,是去年同期增量的1.21倍,创历史同期新高。制造业贷款快速增长,贷款余额148.88亿元、增长35.5%,比年初增加16.3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43.35亿元、增长19.2%,比年初增加32.19亿元。
惠企政策有效落实。1-6月份,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2.11亿元,下发援企稳岗等补助5988万元,解决重点企业用工缺口1.22万人。特别是针对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帮助争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3.9亿元,争取进出口银行、国开行等应急专项贷款21.15亿元。同时,固化细化疫情防控期间经验做法,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目前己实现网上可办率96%以上,“一趟不用跑”比例46%以上。
(四)补短板投入持续加大,民生底线兜牢夯实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6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5元,分别增长1.9%、3.7%,增幅均居全省设区市第1位。民生相关支出140.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8%,其中抗疫支出2.29亿元。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上半年累计新增就业1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2%、低于控制指标1.28个百分点。宁德一中新校区、宁德师范学院医学院、“四大馆”文化公建项目等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教育学位4010个、医疗床位281个、养老床位585张。紧盯“米袋子”“菜篮子”,启动平价商店35家,全市民生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精准帮扶工作的若干措施,针对1015户3658名脱贫不稳定和受疫情影响可能返贫对象“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快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全面完成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5.5亿元,清退渔排26.7万口,升级改造渔排55.8万口、贝藻类33.7万亩,清理海漂垃圾7.1万吨,成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上半年完成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3.3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中心城区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坚决防止不良贷款反弹,至6月末累计为在贷客户延期偿还贷款本金14.29亿元、贷款利息3亿元,全市金融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2%的较低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经济运行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保增长压力仍不小,多数经济指标增幅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还处在负增长区间。
(一)外部不确定性影响加大。受疫情持续影响,国际需求萎缩、贸易受阻,特别进入5月份,外贸退单、延迟发货及新订单开发受限给企业产销带来较大压力。
(二)部分重大项目推进滞后。一方面,受市场预期和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减弱而放缓投资进度。另一方面,用海用地等要素保障难题仍然突出,受此影响,漳湾铁路专用线、临港工业区防洪防潮工程、宁德国际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推进受阻。
(三)服务业部分行业复产仍面临困难。交通、住宿餐饮、旅游业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降幅虽逐步收窄,但回归正轨仍需一定时间。上半年公路和水路运输周转量分别下降0.5%、13.9%;住宿和餐饮营业额降幅仍处在较大负增长区间,分别下降36.4%、18.7%;旅游业总收入、总人次降幅仍达6成左右。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抓投产达产,稳住经济大盘。深入研判国内外市场需求端不足对四大主导产业产能发挥的影响,积极稳住国外市场、想方设法拓展国内替代市场,稳住工业基本盘。加快推动CATL三期、ATL三期、青拓不锈钢无缝钢管、屏南时代、时代一汽等项目按时投产,推动CATL二期、ATL二期、卓高、厦钨、杉杉等5个项目尽快达产满产,力争下半年新增工业产值220亿元。加快推动“电动宁德”和“智享无限”二轮车换电网络项目实施,抓紧研究“电动船舶”应用,畅通本地市场循环,推动出口转内销,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2.抓集中开竣工,扩大有效投资。组织开展好第三、四季度集中开竣工活动,重点推动福浦铜铝精深加工一期、宁德市水陆联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三季度开工;推动宁德一中新校区、三都澳新区启动区路网一期8月竣工以及衢宁铁路、宁德汽车基地铁路专用线等项目9月竣工,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实现扭负转正。加快破解要素保障难点,利用当前国家、省出台的围填海、用地报批有利政策,抓紧对接争取,力争一批“卡脖子”大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3.抓服务业发展,积蓄增长动能。发挥服务业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支持正威东南总部、智享无限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抓好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滚动跟踪,推动安吉物流、喜百年物流、宁德创游网络等项目三季度投运。深入开展限上、规上企业的入库申报指导,确保不漏报漏统。把握三季度旅游消费旺季,策划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和网红打卡点,推动旅游业快速复苏。大力推动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快速回升。积极培育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直播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增长7%。
4.抓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加强招商精准度,针对性地引进落地一批四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项目,以及总部经济、区域结算中心、现代物流等引领性强的“短平快”服务业项目,加快鲁花集团区域销售总部对接落地,培育新的增长点。认真研究国家、省政策导向,围绕“两新一重”、区块链以及“十四五”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加紧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列规入盘,争取更多支持。
5.抓短板弱项,筑牢民生底线。加大教育、卫生健康、养老和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努力破解项目征迁、资金等制约,推动尽快建成投用。加快9个公办幼儿园建设,推动宁德一中新校区等46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力争全年新增学位1.96万个。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做强两大医疗集团和县级总医院,全年新增建设医疗床位1000张以上。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达标”建设任务。开展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经济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顶住压力,化危为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