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大网消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和中央、全省、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全市争取完成百亿投资,实施“六大”民生水利工程,构建“六大”安全保障体系的水利发展目标,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水利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受郑新聪市长的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抢抓发展机遇,水利改革和发展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财政政策,水利建设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特别是2011年,中央、省委相继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1号文件,召开了高规格的中央、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水利改革和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中央、省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将水利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精心谋划、有效运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干得助、以干促上,兴建了一大批以增强防洪抗灾、保障民生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蓄引提并举,除害兴利并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抗灾防灾体系,为加快推进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安全保障。近几年是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投入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目标实现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据统计,2008-2011年,全市水利部门共争取国家和省里补助资金约10亿元,全市上下已经兴起了大干水利、兴水惠民的新高潮,水利改革和发展目标赢得共识,水利改革和发展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二、理清发展思路,努力筹谋水利改革和发展新举措
2011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后,我市迅速组织传达、学习、贯彻。一是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和市长办公会,听取水利工作汇报,部署水利工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市委1号文件,同时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二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各县(市、区)开展调研和检查。去年全省水利会议之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用一个月时间,分别由市领导带队开展水利改革和发展专题调研。三是为强化环三都澳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宁德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涉水事务的统一协调与管理。四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印发了《宁德市水利重大骨干项目前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宁政办〔2011〕98号)、《关于加快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宁政办〔2011〕101号)等文件,明确前期工作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节点,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五是2011年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下达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和发展目标责任状,每年都及时下达年度水利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县、乡镇、村各级,确保责任到位。六是切实加大水利投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每年的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仅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市政府近年投入约6亿元。2011年市人大调研提出的水资源费全额返投水利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已从今年起执行。七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分别专题研究水利工作,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按照中央l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今后10年全社会年平均投资要比2010年高出一倍”及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后10年要全面落实两千亿投资,全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要争取完成100亿元的水利投资,实施“六大”民生水利工程,着力构建“六大”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要求加强水利规划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加紧谋划实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水利骨干项目,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全面推进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着力构建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解决1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实施防洪保安工程,着力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库、海堤、水闸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水资源监测管理中心。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安全度汛。三是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引调水工程,着力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面推进交溪上白石水利枢纽项目、福鼎管阳溪、福安茜洋溪、穆阳溪以及霞浦罗汉溪、杯溪等一批具有跨区域、跨流域调节功能的大中型引水调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宁德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官昌水库等在建水库的建设步伐。四是实施滩涂围垦造地工程,着力构建环三区域用地保障体系。重点推进三屿围垦等项目建设,争取今后五年建成围垦面积6万亩,缓解环三都澳区域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五是实施农业强基工程,着力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古田、屏南、寿宁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及周宁第六批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六是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着力构建水资源生态保护体系。突出抓好敖江、赛江(交溪)和霍童溪、七都溪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精心组织实施,实现“十二五”水利建设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市认真按照年度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实现了“十二五”水利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完成年度水利各项建设任务
2011年省下达我市的民生水利建设任务: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30个乡镇35.5万人(含学校5.29万人)。二是水库海堤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共54座(其中小一型24座、小二型30座),总投资约1.75亿元,其中2011年度要完成11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海堤除险加固共11条,总长21.542公里,总投资7918万元。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包括周宁县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古田、屏南、寿宁三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省下达的冬春修水利及水毁修复工程各项任务指标。四是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河道清水工程,包括寿宁斜滩、金涵金溪、霞浦牙城镇防洪工程3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福鼎市前岐福东溪、霞浦县三河右岸上游、屏南县长汾溪上洋头段、柘荣县龙溪杨家盛段清淤整治工程等4条11公里河道清水工程。五是山洪灾害防治预警工程,即实施寿宁、柘荣、古田三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预警工程建设任务。六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水利部门任务为9.28万亩。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述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二)大力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推进8个水利重大骨干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其中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个(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引调水工程4个(宁德漳湾工业区引水工程完成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编制及审查工作,流域环评由省环科院编制完成;福安湾(坞)下(白石)工业区引调水工程已启动实施;霞浦溪南工业区引调水工程;福鼎管阳溪引调水工程完成可研报告)、防洪工程3个(赛江流域防洪三期工程、霍童溪流域防洪工程均已完成可研报告;宁德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三)注重做好防灾减灾和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预案,靠前指挥,狠抓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完成了全市2267个行政村的预案修编工作。扎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完成21座中型、89座小(一)型和345座小(二)型水库汛期运用调度计划的审批工作。2011年,我市取得了防抗11号台风“南玛都”等一系列防汛抗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四)不断强化水资源监管和保护
推进柘荣水库水源地保护试点工作,完成第一批省水源地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并通过省水利厅验收。加强蕉城区金涵水库和敖江流域等重点水源地保护监管工作,开展了宁德市水资源二级区划工作,编制完成了《宁德市水功能区划》。强化河道采砂行为的排查整治,福安市修编完成了《福安市赛江采砂规划》,蕉城区也着手开展霍童溪采砂规划修编工作,各县(市、区)分别结合实际,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砂行动。2011年,全市共征收入库水资源费3266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入库1070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征收任务。
(五)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重点推进蕉城金贝溪清洁小流域、福安炉山溪等八个省水土保持生态试点项目建设。蕉城、霞浦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试点县并通过省里验收。
四、持续深化落实,着力推进本年度水利改革和发展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市水利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攻坚的关键阶段。为此,市政府将继续强化措施,持续深化落实,扎实抓好今年水利改革和发展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重大水利项目。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大水利建设工作力度,将重大水利项目列入五大战役统筹推进。今年计划实施重大水利项目13个,预计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水库工程1个,防洪防潮工程3个,引调水工程3个,流域综合整治项目6个。3月31日,赛江流域防洪工程(二期)、宁德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霞浦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福安湾坞供水工程输水系统等4个项目参加了全省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汇报会,其余项目将在第三季度集中开工。与此同时,持续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官昌水库项目建议书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复。
二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除去年结转的任务外,今年全市还将实施3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实施方案已通过审批,即将动工建设。
三是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去年结转43座,今年新增11座,合计54座。截至5月31日,去年结转的43座有一半已完成,其余完成工程量的50%以上。
四是实施海堤除险加固工程。去年结转11条21.5公里,今年新增16条21.02公里任务,合计27条42.52公里。目前,去年结转部分正在加紧建设,今年新增的16条21.02公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是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方面:列入今年计划的古田县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0%;屏南县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8%;寿宁县已完成年度计划的75%。初级水利化县方面:周宁县年度计划任务正在加快实施。冬春水利及水毁修复方面:目前全市已完成建设任务。
六是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霞浦七都溪下游牙城、蕉城虎贝乡新厝、柘荣富溪、寿宁平溪、蕉城金涵金溪下游段等5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列入今年治理任务。目前,柘荣富溪已完成投资15%;金涵金溪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近期省水利厅将正式审查批复;其余3条计划近期开工。
七是实施山洪灾害预警工程。第一批古田、柘荣、寿宁山洪灾害预警工程2011年底已完成;第二批屏南、福安、周宁、蕉城山洪灾害预警工程已完成80%,6月底验收;第三批福鼎、霞浦山洪灾害预警工程计划9月底完成。
八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今年全市任务18.75万亩(其中水利部门要完成10万亩),目前已完成16.1万亩(其中水利部门完成7.9万亩),剩余部分正在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加紧推进。
五、客观面对问题,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和发展各项举措
尽管我市水利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地方投入仍显不足。全市除市本级和部分沿海县(市)近年来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有所加大外,大部分县(市、区)基本上靠国家和省级项目投资,地方配套投入不足。特别是重点水利项目,由于缺乏前期工作经费,进展比较缓慢。
(二)部分乡镇对水利项目建设重视不够,进度慢、质量不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库、海堤除险加固工程均由乡镇作为业主组织实施,但部分乡镇由于认识不到位,工作抓得不够紧,进度缓慢,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甚至出现截留挪用资金的情况。
(三)基层水利防汛队伍力量薄弱。自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水利工作站被撤并,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水利工作,出现了农村水利乡镇无人管、县里管不好的局面。县级防汛办人员严重缺乏,不适应当前防汛防台工作的要求。
(四)行政执法难度大。特别是河道非法采砂,虽然经过多次专项清理整顿,但因执法力量有限,一些地方仍存在非法开采、偷采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市政府将以这次市人大听取和审议水利工作报告为契机,牢牢把握当前水利改革和发展有利形势和大好机遇,按照市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十二五”全市水利改革和发展开局之后再奋进、起步之后上台阶,使水利工作真正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有力推手,为环三跨越发展提供水资源和防洪安全保障。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法规政策宣传。加强对《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全社会依法、守法的观念,也为我市水利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水利项目前期经费和配套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水利规费全额用于水利建设。同时,进一步研究推进水利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确保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与防汛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协调力度,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强化水利专业人员配备,确保水利工作在乡镇一级有专职人员负责。
(四)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无证采砂行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规划好的采砂点进行挂牌拍卖,实行有偿开采。
(五)进一步做好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认真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好闽东的青山绿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