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大网消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的工作安排,为做好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的准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调研组,制定了调研工作方案。9月下旬开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陈兴生副主任带领下,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实现程度和主要任务、重大项目、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经贸委、交通局、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旅游局等部门涉及工业、农业、民生等6个“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了解“十二五”临港重化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农业、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事业、旅游业等重点行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实地视察了蕉城区、古田县、周宁县、福安市和柘荣县等地的部分农村、企业和项目点,并听取各地规划实施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对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初稿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后,现已执行两年多时间。根据《监督法》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并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实践证明,依法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推动依法行政、促进科学发展、推进规划实施,确保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要求全市将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作为年度重点任务抓好推进落实。5月中旬,市政府制定下发了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6月初评估工作启动以来,市发改委作为中期评估工作的牵头部门,精心组织,协调推进,多次开展调研、收集资料,在县(市、区)评估和部门专题评估基础上,组织人员认真撰写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初稿,在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政府研究。目前,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已完成,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调研组认为,评估工作牢牢把握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和省的最新要求,充分考虑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做到了总体评估与专题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肯定成绩与查找问题相结合。对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与当前完成情况作了对比,对可以完成和难以完成的各项指标作了分析和预测,看到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了今后的趋势,提出了纲要后半期实施的对策建议,评估工作总体上较为科学、客观和准确,符合新形势要求,体现了更高的工作标准。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规划纲要实施总体情况
宁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多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实施“环三”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扎实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宁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实施情况良好,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期完成较好。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37项(包括11项经济发展指标、12项民生发展指标、6项科教发展指标、8项可持续发展指标),其中确保实现的约束性指标14项、努力争取实现的预期性指标23项。从“十二五”中期执行情况看,主要指标执行情况整体良好,达到规划目标要求的指标达到30项,占全部主要指标的81.1%,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其中,14项需确保实现的约束性指标中,12项指标达到规划控制目标要求,2个指标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分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主要污染物排放。23项努力争取实现的预期性指标中,7项指标实施进度超过规划目标要求,已提前或有望提前实现,11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如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4项指标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实现规划目标压力较大,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因数据暂时无法采集,难以进行准确评估。
(二)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进展顺利。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六大核心能力” 得到加强,强农惠农投入稳定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四大产业提升计划”得到有效实施,现代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产业、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六新大宁德”全面实施,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县域间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四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初具规模,交通、能源、城乡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得到改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五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围绕农村综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审批体制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六是科教兴市和人才、文化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七是民生保障、生态市建设、社会管理和民主法治水平不断提高。
调研组认为,两年多来,市政府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多数指标符合或好于预期,总的来看,宁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良好。
三、规划纲要实施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少数关键指标完成难度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转型升级仍需进一步加快。我市近几年工业快速增长,连续八年增幅位居全省首位,但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除第二产业按规划预期目标年均增加1.9个百分点外,第一产业比重不降反升,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分别与规划目标相差8.7个、5.4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市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为紧迫;从产业规模看,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园区8个,仅占全部41个园区19.5%,产值百亿以上产业集群数量和合计产值从2010年的2个、276亿元,增至2012年的5个、1524亿元,但产业集群数量和产值仍居全省后列,产业能级低仍是我市发展中需要着力破解的问题。
(二)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十二五”前两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仅下降2.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0.22万吨和0.037万吨,要实现规划控制目标,后三年单位GDP能耗必须年均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年均减排1.1%以上,化学需氧年均减排1.7%以上,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特别是临海重化产业的发展,完成此类指标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也有待完善,一些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领域节能、重点污染源监管、技术开发推广等工作相对滞后,客观上增加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
(三)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日益突出,加上我市发展起步晚带来的民生历史欠账,导致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等薄弱领域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之间、沿海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市民与农民转移人口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拉大。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基本公共服务品质和均等化水平较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比较突出。
(四)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2012年全市的研发投入资金(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76%,与全省的1.38%相差0.6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7%。全市申请发明专利数量363件,平均每万人不到1.3件,仅为全省平均水平2.3件的56.52%,被授予专利发明权76件,而专利转化为生产技术或产品,实现产业化的更少。全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828人,其中教育、医疗系统3910人,占81%,企业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仅185人,占3.8%,产业高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实力偏弱。
(五)少数关键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由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有多项指标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难度较大(包括二项约束性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前两年年均增长13.9%,虽然连续保持全省前列,但与规划目标比仍滞后2.1个百分点,后三年需年均增长17.6%才能实现预期目标,难度较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约束性指标)为87.88%,仅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与98%的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R&D经费支出投入占GDP比重为0.76%,后三年需提高0.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仅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与占比15%的规划目标差距较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中,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8185万吨,化学需氧排放量4.4756万吨,后三年二氧化硫年均减排要在1.1%以上,化学需氧年均减排要在1.7%以上,才能控制在省下达的基数内。
四、进一步做好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后二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更高标准执行规划纲要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审时度势,抓住用好各种机遇,加强政策对接转化,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和更强的力度推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全面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
(一)更加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更高水平推进规划实施。要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与“六新大宁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与年度计划的执行紧密衔接,用更高的标准来引领规划的实施。要把握闽东苏区比照执行原中央苏区政策,6个县列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扶持范围机遇,认真抓好政策梳理、对接和争取,及时出相关配套性政策,切实将政策转化为助推发展的动力。要分年度动态地掌握“十二五”规划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预期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和指标,要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研究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力争完成;对中期执行情况较好、预计可以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努力,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对已经超额完成的指标要巩固成果,防止反弹。
(二)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总要求,大力实施“四大产业计划”,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落实规划确定的项目,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改造提升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特色鲜明的闽东旅游经济圈,强化第三产业项目支撑,提高第三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主要载体和突破点,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央企名企,策划和引进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三)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采取更加务实、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支出,加强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扩容增量和幼儿园建设以及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学、住房、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中心城市品位。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平安宁德、和谐宁德、幸福宁德。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纲已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其中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定效力,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规划的法治观念,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一要重视整个“十二五”规划体系的全面推进与落实,加强各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各专项规划的落实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二要重视总结中期评估工作,促进评估成果转化,推进规划在后半期得到更有效实施。三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确实无法完成的指标适时进行科学调整,并按法定程序,将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市人大常委会“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调研组
201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