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4年5月29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4-6-3 9:37:35

宁德人大网消息

  宁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宜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隋军市长委托,现就我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主要由中闽(宁德)水务公司提供,取水水源分别为金溪水源地(即盛源水库)、金涵水库水源地、七都溪水源地(即正在建设的官昌水库)、陈家洋水库水源地。下属公司有:宁德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宁港自来水有限公司。宁德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有金涵、亭坪两个水厂以及控股的宁德市金辉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日生产能力6万吨,宁港自来水有限公司日生产能力5万吨,外加宁德市德源自来水有限公司成品水日生产能力2万吨,共计日生产能力13万吨。供水区域覆盖蕉城区蕉南、蕉北办事处及城南镇、金涵乡、漳湾片区和东侨开发区,供水区域达30.5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近30万人。目前高峰期用水日10万吨左右,现有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城区供水。

  (一)供水企业基本情况

  宁德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前身为宁德市自来水总公司,成立于1979年7月,2001年7月被闽东电力公司收购。2011年12月21日,市政府与省投资集团签订了《宁德市城市供水项目合作协议》。2012年7月,省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闽水务公司与宁德市国投公司按55%和45%股比组建“中闽(宁德)水务有限公司”。

  (二)供水企业经营情况

  2013年宁德中心城区实现供水3564万吨,售水2277万吨,收入3241万元;用水总户数为63664户,供水企业总资产为37481万元,负债19802万元,净资产17679万元。城区供水普及率99%、水质综合合格率99.98%、水压合格率95%、维护及时率99.85%。

  (三)供水管网基本情况

  中心城区管网始建于80年代初,供水管网基本是铸铁管和镀锌管为主,历经多次管网改造后,中心城区主管网逐步用强度高、耐高温、抗腐蚀PE管和钢塑管替换。目前,中心城区旧城区供水管网直径110mm以上 PE给水管共计7640米;直径100mm以下 PE给水管9738米。中心城区主干管达120多公里(不含道路支管、小区、小巷支管)。

  二、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安全和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市政府将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县(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和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域经济考评和绩效考评体系,结合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加以推进。金溪水源地、金涵水库水源地和陈家洋水库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一)明确目标任务。根据《水法》、《水污染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13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文[2013]19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方案的通知》(宁政办[2013]101号),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宁政办[2014]62号),明确水源地保护指导思想,分级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及职能部门的任务、目标,为开展水行政执法、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应急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环境整治。一是开展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对饮用水源地上游和一、二级保护区的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从水质监测、规范化管理、环境风险、应急能力等方面对水源地基础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形成报告,为水源地的整治和监管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二是开展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取缔金溪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养猪场3家(浮坪村2家,面积1097平方米;后溪村1家,面积2372.3平方米)。取缔金涵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养猪场8家(高墘村8家,面积1203平方米);在金涵水库水源地投入590万元,设置隔离网5公里,在2个村庄(高乾村、里詹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25万元用于开展七都溪水源地上游虎贝乡的环境整治工作,关停了虎贝乡石板材加工厂4家,同时安排专项补助资金450万元用于开展七都溪上游洋中镇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三)加强部门联动。环保、住建、水利、卫生、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监管。环保部门对金涵水库区内的村庄进行了污水处理;住建部门对饮用水源周围村庄开展“家园清洁”和“美丽乡村”行动,开展环境整治,对村庄垃圾按照“村清扫、乡收集、县处理”的模式进行集中处理;农业部门对饮水水源地养殖物进行迁移或进行污水处理;水利部门对饮用水源地的矿区进行搬迁,加强河道库区管理,严禁毒鱼、钓鱼、采砂石等违法行为。

  (四)定期监测水质。认真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金溪、金涵水库和陈家洋水库水源地实行每月常规监测,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24项基本项目、5项补充项目和33项优选特定项目,以及叶绿素和透明度2项指标,共计64项。市直有关部门还于2013年7月针对3个水源地开展水质109项全分析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水平。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车、激光测距仪、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便携式悬浮物测定仪等,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处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环保宣传“六进”活动,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进社区,提高群众保护水资源意识,同时在水源地保护区域内设置保护水资源宣传广告,引导群众保护“生命之水”。

  三、中心城区饮用水保障机制建立情况

  (一)完善“硬件”。一是增设增压设备。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高区葫芦岗、聚宝路、西岭岗用水不正常的问题,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以上三处选点增设了变频增压设备,有效解决了两地用水难问题。二是完善管网建设。2013年,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义联项目供水管网建设,日供水能力1万吨 ;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宁德大桥至闽东路兰溪桥5.6公里供水管网的建设,日供水能力1.5万吨;投资1800多万元完成了第二水厂到漳湾片区的8公里应急管网供水工程;投资830万元完成了富春中路、天湖路、侨兴南路、塔山路等管网建设;投资970万元完成金涵片区管网改造。投入2800万元改造旧城区管网,现已完成了金涵溪板村、东湖路、塔山路、名仁园、东侨花苑、溪口村、金涵琼堂村、后昌弄、南际及芦坪新村部分给水管改造,同时完成葫芦岗和聚宝路、西岭岗增压泵房的建设。一年多来,中闽宁德水务公司投入2亿元,建设、改造水源、水厂、供水管网,中心城区供水状况明显改善。

  (二)升级“软件”。一是加强水质监管。严格按照城市供水规范,每小时对水厂主要指标进行监测;每天对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完成日检10项指标的检测;每月对水源地源水29项、出厂水42项、管网水42项送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进行检测;每半年对出厂水全分析106项送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进行检测。二是加强“二次供水”管理。为了避免二次供水造成污染,中心城区成立了“二次供水”清洗专业队伍,加强对“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和设施清洗消毒,确保二次供水安全。三是加强在线监控。根据反恐要求,在饮用水取水口和制水厂重要部位安装探头进行监控,同时安排供水安保人员进行巡查。四是加强供水调度。成立自来水调度中心,协调统筹中心城区四个水厂的供水调度。通过区域调度、分时段调节、调整管网阀门、调节管网压力、管网改造、增压等多种措施,有效缓解高区供水紧张局面。五是加强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已由福建省城市规划院编制完成,将结合城市道路专项规划,经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随着中心城区面积快速扩增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供水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供水服务需要,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市自来水公司2001年7月被闽东电力公司收购后至2012年7月中闽水务入股前,因国家资金对上市公司不能给予补助,十多年没有获得市财政资金投入;闽东电力公司则因自来水公司不是盈利企业而未予以投资。因历史遗留、新区发展等原因,中心城区供水需要大量资金保障,虽然中闽水务入股后,也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保障工作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中心城区局部区域还有出现“饮水难、闹水荒”现象。二是供水设施陈旧简陋。第二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高峰供水期达6-7万吨,超负荷生产。该水厂建于90年代初,设备陈旧落后。现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基本是水泥管、铸铁管、镀锌管,由于年限久远,管网腐蚀严重,漏失率达30%,居全省最高。生锈物造成水质浑浊,用户反映强烈。由于供水管网东西区没有形成循环回路,造成高地势和水管末端地区供水不足。三是供水管网建设滞后。中心城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后,规划区不断拓展,规划区内市民强烈要求享受城市供水待遇,如六都村已多次申请建设供水,需投资700多万元,按有关规定该建设资金由政府、供水企业、用户共同分担,但群众不愿出钱,认为饮水消费已付了水费,供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是政府、企业的事,应由政府或供水企业出资。四是“一户一表”改造难以推进。初步统计,中心城区需供水“一户一表”改造2万户。2007年前的小区建设没有配套“一户一表”,小区内经常发生管网破损停水,但原房地产商早已撤走,小区无人承担管网修理,业主经常投诉上访。据估算,每户“一户一表”改造需5000元,2万户改造经费达1亿元。从目前改造的部分小区情况看,改造资金筹措十分艰难。用户基本不愿意出钱,政府没有专项资金,而供水企业又无法全部承担相关费用,“一户一表”改造难以推进。五是水价调整不到位,制约供水企业发展。中心城区居民用水已十多年没有调价,造成供水企业连年亏损,虽然今年初每吨自来水均价调到了1.75元,但与每吨2.04元的制水成本相比,水价仍然倒挂。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多方融资增加供水设施建设投入。今年初已向国家申报城区供水管网建设、改造补助资金1.2亿元。市财政也要安排配套资金投入,加快水源、水厂、供水管网建设及改造步伐。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按照水源地保护规划要求和对照污染整治目标,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相关资源。从源头减少农药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大力提倡应用生物有机肥,减轻化肥对土体和水体的污染。三是继续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流域、水域附近企业的监管,使其达标排放。四是加快官昌水库的建设步伐。官昌水库供水能力达30.9万吨/日,是中心城区供水重要水源。由于中心城区近年引进项目多,城区规划面积增大,用水需求量增长快,迫切需要加快库区建设步伐。目前官昌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已通过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批复。项目总投资51786万元,其中30%资本金、70%银行贷款,现已到位资金11264万元,支付前期费用8960万元。水库导流洞工程已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用地第一期120亩的征地工作和移民外迁安置点规划设计招标工作已完成,并委托省设计院编制有关设计规划。五是加快城区管网建设步伐。新建给水管网工程和旧城给水管网改造工程共计投资1.3亿元,目前完成了环评、水保、土地预审及可研批复等前期工作。下阶段要加快推进福宁路DN1000管道建设,畅通日生产能力达5万吨的第三水厂输送管道,解决城区高区供水问题;尽快筹划第三水厂从目前的日生产能力5万吨提高到10万吨;加快城区特别是旧城区的供水管网改造进度,争取尽早改造到位。六是加快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工作。从初步调查摸底情况看,城区需“一户一表”改造的用户近2万户。市政府已制定改造实施方案,今年计划改造4000户,采取政府、供水企业、用户共同出资方法,计划用5年时间来完成改造任务。七是加快供水水质监测站建设。宁德市供水水质监测站,由中闽宁德水务投资建设,目前正在设备安装,计划在今年11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可以承担全市的供水水质监测工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