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为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我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情况的报告及专题询问保障工作,年初开始,环城工委就主动走访企业沟通情况,充分收集资料,分析问题。4月15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仰俊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开展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调研。调研组围绕群众关注的市区部分地区供水不足、管网老化、水源水质、管理机制、水质检测等问题,实地察看了金涵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第二、三水厂及德源水厂,福宁北路供水管网建设,了解了西岭路、丽城山庄、葫芦岗、逸涛小区等供水情况,走访了部分住户,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情况汇报,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主要由中闽水务公司负责提供。下属公司:宁德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宁港自来水有限公司。取水水源分别为金溪水源地(即盛源水库)、金涵水库水源地、七都溪水源地(即正在建设的官昌水库)、陈家洋水库水源地。供水区域覆盖蕉城区蕉南、蕉北办事处及城南镇、金涵乡、漳湾片区和东侨开发区,供水区域达21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近28万人,用水总户数为63664户。企业供水能力,宁德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金涵、亭坪两个水厂日生产能力6万吨,宁港自来水有限公司日生产能力5万吨,宁德市德源自来水有限公司日生产能力2万吨,共计日生产能力13万吨,有效供水能力11万吨。2013年宁德中心城区实现供水3564万吨,售水2277万吨,收入3241万元;城区供水普及率99%、水质综合合格率99.98%、水压合格率95%、维护及时率99.85%。总体上看,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基本达标,制水能力基本满足,供水能力基本到位,饮用水质符合要求。
二、主要工作成效
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坚持把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供水安全和饮用水水质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市政府将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县(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和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域经济考评和绩效考评体系。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方案的通知》、《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监管,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目前,金溪水源地、金涵水库水源地和陈家洋水库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均符合要求。
2、加大管网建设力度。中闽水务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在累计亏损4875万元的情况下,共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水源、水厂、供水管网及改造。2013年,中闽水务公司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义联项目供水管网建设,供水能力1万吨 ;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宁德大桥至闽东路兰溪桥供水管网的建设,供水能力1.5万吨;投资1800多万完成了第二水厂到漳湾片区的8公里应急管网供水工程;投资300万完成了富春中路、坪塔路、侨兴南路、塔山路等管网建设;投资970万元完成金涵片区管网改造。旧城区管网改造现已完成了金涵溪板村、东湖路、塔山路、名仁园、溪口村、金涵琼堂村、金涵溪坂村、后昌弄、南际及芦坪新村部分给水管改造。
3、加强水质监测管理。2013年,市疾控中心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开展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对中心城区自来水出厂水、二次供水、末梢水的102项指标进行了检测。中闽水务公司按照城市供水规范,每小时对水厂主要指标进行监测;每天对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完成日检10项指标的检测;每月对水源地源水29项、出厂水42项、管网水42项送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进行检测;每半年对出厂水全分析106项送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进行检测。
4、注重供水调度保障。中闽水务公司成立自来水调度中心,协调统筹中心城区四个水厂的供水调度。同时,针对去年群众反映强烈的高区葫芦岗、聚宝路无水的问题,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两处选点增设了变频增压设备,有效解决了两地用水难问题。通过区域调度、分时段调节、调整管网阀门、调节管网压力、管网改造、增压等多种措施,有效缓解高区供水紧张局面。
5、推进官昌水库建设。目前官昌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已通过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批复。项目总投资51786万元,其中30%资本金、70%银行贷款,现已到位资金11264万元,支付前期费用8960万元。水库导流洞工程已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用地第一期120亩的征地工作和移民外迁安置点规划设计招标工作已完成,并委托省设计院编制有关设计规划。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对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还有不少意见(市人大于今年4月份开展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情况群众满意度网络问卷调查,收到的906份问卷中对中心城区供水状况百分制满意度评分在60分以上的仅占58.28%),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管理不够到位。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供水规划滞后,高层住宅二次加压、水费拖欠、偷盗水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出台《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及供水管理办法,中心城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供水安全保障建设等尚未进入有序发展状态,影响了城市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市自来水公司2001年7月被闽东电力公司收购后,因国家资金对上市公司不能给予补助,十多年没有获得市财政资金投入;闽东电力公司则因自来水公司不是盈利企业而未予以投资。因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成本倒挂,市自来水公司的发展和供水保障工作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造成中心城区时常出现“饮水难、闹水荒”现象。
3、供水能力有待加强。由于中心城区近年引进项目多,城区规划面积增大,用水需求量增长快,迫切需要加快供水能力建设步伐。第一、二水厂较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且部分建(构)筑物、设备老化。如第二水厂建于90年代,设备陈旧落后,日供水能力5万吨,高峰供水期达6-7万吨,超负荷生产。目前四个水厂有效的供水能力为11万吨,中心城区夏季高峰用水量也在11万吨左右,如遇停电、爆管、停产、水源等因素影响生产时,城区会出现局部停水、水压不稳定等现象。虽然第三水厂目前还有3万吨的富余生产能力,但由于福宁北路尚未贯通,供水管道工程尚未完成,不能形成有效供水。
4、供水管网建设滞后。老城区供水管网90%以上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建设,基本是铸铁管、镀锌管,管网已超时限服役,老化、陈旧、腐蚀严重,使管网渗漏及爆管现象频发,且管道口径偏小,造成输水能力低,用户供水压力及流量不足,严重影响了供水水质和供水压力。如第二水厂供水管网腐蚀严重,漏失率达30%,居全省最高。同时,由于东西城区供水管网没有形成循环回路,管网老化不能加压等原因,造成地势高和水管末端地区供水不足。中心城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后,规划区不断拓展,规划区内市民强烈要求享受城市供水待遇,如六都村已多次申请建设供水,需投资700多万元,但因建设资金问题,该村供水建设项目无法进行。
5、饮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长期以来,我市城区饮水水源主要取自金涵水库等,虽然目前水质良好,但在金涵水库保护区里占、高墘等村生活污水排放及农业面源污染等现象仍然存在,威胁金涵水库水体安全。宁古线在水库上游经过,如遇危险品、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泄漏,突发污染事件发生,以及自然灾害引发次生污染等,存在诸多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将会造成水源地污染,在目前中心城区无备用水源的情况下,安全供水缺乏保障。水源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意识,甚至有的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水源地保护工作尚未形成合力。同时,宁德市天然气主干管计划从第三水厂扩建范围内铺设通过,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6、水质检测手段落后。早在2011年3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饮用水保障及安全情况的报告时,就提出尽早建立自来水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议,但到目前,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只有我市还未建自来水水质检测中心。国家于2012年7月1日起强制执行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要求的水质检测项目由旧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而市卫生疾控中心检测室现只能完成检测项目68项,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验室现只能完成检测项目16项,卫生检测手段落后,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同时,据市饮用水卫生监督部门监测,2013年中心城区饮用水二次供水合格率仅为77% ,主要原因是楼顶水塔未定期清洗消毒,形成二次污染,部分用户反映强烈。
7、“一户一表”改造难以推进。初步统计,中心城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达2万户。2007年前的小区建设没有配套“一户一表”,有的小区经常发生管网破损停水,但原房地产商早已撤走,小区无人承担管网修理,业主经常投诉上访。据估算,每户“一户一表”改造需5000元,2万户改造经费达1亿元。从目前改造的部分小区情况看,改造资金筹措十分艰难,用户
基本不愿意出钱,政府没有专项资金,供水企业无法全部承担,
“一户一表”改造步履艰难。
四、几点建议
生活饮用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市、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将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抓,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和有效供给。
1、科学规划设计,依法实施供水管理。规划是龙头,城区供水规划是城区供水工作运行的保障,是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布局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按照中心城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科学制定《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力求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可行性与实用性的融合。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供水管理体制、优化城市供水服务环境,保证中心城区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供水管网及设施改造。城区供水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市政府及蕉城区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作作为重要民生项目来抓,统筹安排财力,加大资金投入。市自来水总公司要广辟筹资渠道,加大对供水管网及设施改造资金的筹措。并竭尽全力争取在今年7月份前完成福宁路DN1000管道建设,畅通日生产能力达5万吨的第三水厂输送管道,使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夏季高峰供水问题。
3、推进供水能力建设,加快官昌水库的建设步伐。官昌水库设计供应源水能力达30.9万吨/日,是中心城区供水重要水源,也是应急备用水源。随着中心城区用水需求量快速增长,推进供水能力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官昌水库建设步伐。市政府应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并指导支持项目业主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全力支持官昌水库的建设。同时,尽快筹划第三水厂从目前的日生产能力5万吨提高到10万吨。协调有关单位,避免宁德市天然气主干管从第三水厂扩建范围内铺设,消除供水安全隐患。
4、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蕉城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水源地保护规划要求和对照污染整治目标,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相关资源,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卫生治理,强化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管好源头。另一方面,市政府要加快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根本上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
5、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建设水质检测中心。环保部门要定期对饮用水源水质进行监测,按时上报,及时发布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质量情况通报;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不断提高自来水的质量,对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住建部门要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检查和督查制度,对供水水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供水二次污染问题;加快市自来水水质监测站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6、清理拖欠水费行为,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费欠费催收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有关单位、个人历年拖欠水费问题。同时,市政府已制定“一户一表”改造实施方案,蕉城区、东侨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制订详细的“一户一表”改造计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确保今年完成改造4000户。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中心城区
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调研组
201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