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22至23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副市长王世雄所作的关于科技进步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进步“一法一例”,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新平台,培育高新产业,深化宁台交流合作,持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研机构和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缺少动力,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基层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省级高新区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申报,加大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培育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技术联盟,努力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快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度,重点做大做强蕉城核心区海洋渔业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园区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进省科技厅与宁德市政府合作的高性能伺服电机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市科技服务中心建设,争取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宁德市生物医药孵化器、福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闽东电机电器产业与特产电商孵化器、古田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等4个科技企业(互联网)孵化器建设。同时,要培育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二、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
一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视主导产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二是建立健全引进人才机制,完善科技人才表彰激励机制,提供更好的待遇,创造条件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平台,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闽东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千方百计引进在外高端人才回闽东领军创业。三是健全完善党政领导联系优秀专家制度,破除人才市场各种体制性障碍,维护科技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确保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潜力和优势。
三、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一是加强宣传 科技局等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创新搭建平台,经常性地开展企业创新培训、宣讲活动、创新创业创意竞赛,大力宣传自主创新理念,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出台激励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加大奖励力度。三是依据产业需求和市场导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伺服电机等领域,组织实施若干个科技重大专项,努力培育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四是继续施行专利提升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专利评价体系,优化专利的申请和评选,加快专利转化生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立“市带县”、“三合一”专利联合执法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特色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最大限度保护专利人创新成果,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一是努力畅通融资渠道。由政府部门牵头,不定期组织召开银企联席会,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积极推进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工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股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二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努力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探索重大科技成果购买补助、创新型企业创新成果补助等科技经费后补助方式,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设立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社会资金多方参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跟踪对接,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创新基金、科技重大专项和“863”等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和资金支持。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相关政策。
五、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协调的职能作用及基层农技站公共服务、科技示范的作用。二是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企业家利用创新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省外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携带创新成果来宁创业;引进国内先进科研机构,扶持重点产业进行技术攻关、产业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我市企业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我市产业发展各个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三是利用“5·18”、“6·18”、“9·8”、院士工作站等平台,突出做好共性技术转化、创新成果信息服务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各有关单位建立创新平台(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灵活使用共享创新平台资源,提高平台利用率;探索建立“一站式”公众创新服务平台,为广大创新民众提供创新咨询、模拟论证、专利申报、中试服务、成果对接等“一站式”创新服务,吸引更多民众了解创新、参与创新。
以上审议意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并自收到审议意见之日起九十日内,将研究处理情况送交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
201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