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大网消息
宁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秋琦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安排,受郑新聪市长委托,现就市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文化建设发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廖小军为组长的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今年定为“文化改革发展年”,研究出台了《中共宁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一是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柘荣县、霞浦县、福鼎市提前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20户以上自然村小片网提升改造进展顺利,“十八大”前将全面完成。二是全面完成470个农家书屋新建、改造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全市农家书屋信息资料采集和系统填报工作。三是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任务22个,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6个,剩下6个年底前也将全面完成。四是加大文化场馆建设力度。市图书馆已于6月正式动工;市博物馆已通过福建省博物馆评估定级初审,被评为三级馆;蕉城区文化馆9月开馆,周宁县、寿宁县图书馆和屏南县、周宁县、寿宁县文化馆改造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面推行,共接待观众60多万人次。五是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影院建设。蕉城、古田、屏南、福安、福鼎和霞浦等6个县(市、区)已建成投入使用,柘荣县已完成改造,待省上补助设备到位后即可放映。周宁县、寿宁县将于年底前完成城市数字影院建设。
(二)着力保护弘扬优秀文化,提升闽东文化影响力。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成功将寿宁县鸾峰桥、大宝桥、杨梅洲桥和周宁县三仙桥以及屏南县龙津桥、万安桥、千乘桥、广福桥、广利桥等9座木拱桥列入闽浙木拱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申报文本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完成现场评估,进入专家投票阶段。组织开展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及2012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宁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目前,我市拥有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0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三。公布了部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古田县杉洋镇等6个镇(村)成功申报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名村;霞浦观音亭寨等6处文物点成功申报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正待国务院审批。二是努力打造文化精品。《爱在廊桥》影片被评为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并成功入围夏威夷和澳大利亚等国际电影节。《为你而来》获得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贡献奖。今年6月,大型歌舞《海歌山魂凤凰情》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创作金奖及最佳演员奖、最佳新人奖、最佳节目奖等奖项。加快推进《闽东之光——宁德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作。目前,《宁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宁德历史文化名人》已完成初稿,《宁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编纂,年底前将完稿出版。全力做好第五届福建艺术节参演准备工作,组织创排大型音舞诗剧《盛世山哈》、北路戏《雷锋式少年张高谦》和越剧《贺双卿》,并组织力量策划、创作音舞诗剧《滴水穿石》(暂名)。三是重视加强宣传工作。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以及非遗进社区进校园主题活动,加快《福建文物地图集·宁德卷》编纂及《闽东文化大观园》等电视栏目录播进度,并在第三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上首次举办全市性的文化创意展,较好地宣传展示了闽东文化精品和优秀文化产业。
(三)努力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精心组织文艺活动。以市畲族歌舞团为主要演出力量,发挥福鼎越剧团、古田闽剧团、寿宁北路戏剧团和民间演艺资源,成功举办30多场“魅力闽东”文艺演出,取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百姓剧场”。积极借助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等平台,举办彰显闽东文化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二是努力组织全民文化体育活动。继续推进“激情广场”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0个激情广场示范点并投入使用。做好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工程和巾帼文化中心户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三是积极推动文化下乡。组织市畲族歌舞团深入各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山区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继续实施公益演出下基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艺术扶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文化活动品牌。截至9月底,全市共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7434场次。四是积极组织协会文化活动。发挥文化系统协会功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合唱比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促进各艺术门类专业、业余爱好者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有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六个一”工程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项目进展迅速,9月22日已启动推出首批13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工艺博览城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已于10月26日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与福建金仕顿集团签订项目合同,将于第四季度动工建设;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被列为“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已动工建设;茶文化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主题公园等三个项目前期工作在推进中。二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共完成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157.03亿元。其中:文化创意类(含动漫游戏、工艺美术、广告)项目12个、总投资56.39亿元;广播影视类(含演艺娱乐、影视基地、演艺场所)项目2个,总投资13.01亿元;文化旅游类项目19个,总投资80.83亿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6个,总投资6.8亿元。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有4个,分别是:古田翠屏湖生态型综合性休闲旅游景区项目,由上海绿德旅游休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50亿元;中国国际田园牛庄项目,由厦门根深智业文创产业集团投资,总投资28亿元;工艺博览城项目,由福建金仕顿集团投资,总投资20亿元;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项目,由云顶(福建)置业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12亿元。三是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委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编制《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年底前将完稿送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宁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宁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文化企业在土地使用、资金补助、筹资融资、扩大市场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明确了从2012-2016年,市本级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我市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各县(市、区)也分别设立了100—1000万元不等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较好地支持引导文化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工商局等市直部门也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有效形成了合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四是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宁德市工艺美术名艺人评审办法》,有效继承、保护和发展了宁德市传统工艺。今年5月,我市新增两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共有4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1位工艺美术师,153位助理工艺美术师。福安珍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尤其是该公司董事长林仕元于今年9月份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同时,通过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携手合作,“福建油画之村”古田县双坑村油画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全村从事油画行业的画家、画师及画工达500多人,成为闽东独特的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1-8月,全市共接待游客695万人次,同比增长17.2%;旅游总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0.2%。
(五)加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积极向上舆论氛围。一是加大新闻出版管理力度。完成82家印刷企业、115家图书发行单位、8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以及所有报纸、期刊、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侨刊乡讯的年检审核工作,并对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包装装潢、商标标识标签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非法加印、出售标识标签等行为。同时,扎实推进“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围绕“4.26”法制宣传活动期的契机,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队员3635人次,检查网吧、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电影发行放映、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音像制品店和书店等经营单位968家次,责令改正15 家次,受理举报6 件,立案调查并办结案件2件,查缴违法违规游戏机芯片29张,查缴盗版光碟6435张和各类非法出版物459册。全市网吧行业开展创建文明网吧活动,并积极向省里推荐2012年第二批省级文明网吧,促进和引导我市网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宁德电视台《闽东新闻》栏目先后开设了《两会与系列报道》、《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加快推进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等重点、热点专栏,共计播发新闻3235条,其中500多条在省级以上电视台主频道播出;并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推出了《行风效能视线》栏目,获得较好反响。宁德人民广播电台对《闽东新闻》、《整点新闻》、《东侨新视听》、《话说闽东》等新闻类节目进行微调,同时联系了32个单位上《政风行风热线》,较好地提升了社会关注度。闽东广播电视报社也增设了“文体专版”和“法制生活”专栏,较好地发挥了文化服务功能。宁德电视台专题片《三轮女车夫》获得福建新闻一等奖,宁德电视台新闻专题《双坑油画》、电视播音《闽东新闻》,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爱在廊桥》和广播主持《热线帮你忙》等十件作品获福建省相关行业二等奖,另有12件作品获福建省相关行业三等奖。
(六)认真落实文化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激发文化市场活力。一是全力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制。6月20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蕉城区闽剧团、柘荣县越剧团、福鼎市越剧团、福鼎市歌舞团、寿宁县北路戏剧团、霞浦县闽剧团、古田县闽剧团、福安市闽剧团等9个院团全部完成“划转”任务,待省文化厅批复后正式挂牌;屏南县闽剧团、周宁县闽剧团等2个院团正式“撤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的10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都已挂牌成立,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三是稳步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全市10个分公司5月初全部成立,寿宁分公司6月1日投入运营,成为全省首家独立运营的县级分公司;市网络分公司9月正式挂牌运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底子薄、欠账多,特别是基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龙头少,新兴业态文化产业和科技型文化产业严重滞后;三是文化精品创作范围窄、突破难;四是文化行业人才缺、带动弱,特别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主要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既定的任务和目标,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中心,着力提升舆论宣传工作的水平。一是全力营造氛围。市、县两级电视台、电台将组织精干力量,开设专栏、专题,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二是确保安全播出。严格执行规范与程序,切实做好设施设备保障,不断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广电部门与电力、公安、610办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及时打击相关的扰乱活动和违法行为,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当作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三是加强执法检查。以封堵非法政治性出版物为工作重点,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为主体,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有效净化文化市场。
(二)以不断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着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落实好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督促检查,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分析的监控机制,定期通报各项目进展情况,特别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要抽调专门人员,实行跟踪检查、跟踪督办。确保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改扩建、县(市)城区数字影院建设、群众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提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场次补贴、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升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新建宁德市图书馆项目等八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早日完工投入使用。二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后管理。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后管理,加强人员配置和培训,建立健全出版物更新机制。做好县、乡、村三级联播联控试点建设,确保农村有线广播管理有章可循,设备良好运行、安全运行。三是做大做实“魅力闽东”惠民演出。加强宣传推介,扩大惠民演出的知晓度和影响力;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不断充实节目内容,丰富演出形式,提高演艺水平;结合文化下乡活动,将“魅力闽东”演出送到基层,扩大受益面;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县(市)举办类似的文艺惠民演出。四是“走、转、改”活动常态长效。动员和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田间、农舍、厂房、港湾、社区等,把镜头、话筒多对着基层,多给予百姓,广泛了解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群众呼声。
(三)以打造文艺精品为导向,着力创作一批优秀节目、剧目和出版物。一是精心排练大型音舞诗剧《盛世山哈》、北路戏《雷锋式少年张高谦》、越剧《贺双卿》,力争在第五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佳绩。二是整合资源,组织力量,策划、创排大型音舞诗剧《滴水穿石》(暂名),以展示闽东历史文化精粹,弘扬闽东精神,同时对接旅游市场,充实宁德文化旅游的内涵。三是支持、配合福安、福鼎、蕉城、古田等县(市、区),拍摄一些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影视作品。四是宁德电视台着重办好《闽东文化大观园》这一新开辟的精品电视栏目,提升《行风·效能视线》等栏目,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继续改进《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五是完成《闽东之光—宁德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对闽东历史文化作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集成。
(四)以“六个一”工程项目为引领,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是全力抓好文化产业“六个一”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项目的推介宣传工作,加快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进度,推促工艺博览城项目尽早动工建设。抓紧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主题公园、茶文化城等项目的前期运作,尤其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谋划,借此发挥园区的集聚优势、洼地效应和龙头作用,在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和引进大税源文化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和招商项目册,采取政府和企业联手的主题招商、中介机构代理招商、网络化远程招商、企业自主招商等多种招商渠道,引进规模化文化企业和新兴业态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我市文化企业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以提升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水平,丰富我市文化产业的内涵;做好已签约项目跟踪衔接,促使已签约协议项目转为合同项目,合同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三是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化特色街建设,争取实现“一县一街,一县一品”。扶持畲族银器、畲族木雕根雕、柘荣剪纸、古田双坑油画、蕉城仿古家具、寿宁乌金陶艺等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四是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开展《宁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德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完善《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尽早出台。五是推进文化成果产业化。通过甄别、筛选,把具有产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培育和发展,不断彰显其能、褒以其用,通过工艺提升、产业升级和市场运作,以形成一大批富有特色、具有民族性和现代化的品牌工艺产品。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各类文化团体要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尤其要密切文艺演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加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挖掘、整合、弘扬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突出地方特色。
(五)以扩影响、打品牌、树形象为目标,着力拓展对外宣传文化交流。一是增强宁台文化交流。密切闽东畲族与台湾高山族之间更加广泛频繁的交往,争取把畲族歌舞团列入福建省促进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艺术团体;借助临水夫人陈靖姑、爱国名将甘国宝在台湾的影响力,定期组织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文艺演出、参访交流、金身巡游台湾等活动。二是强化区域文化合作。坚持定期举办宁德温州两市文化交流活动,拓展边界文化合作领域,使之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亮点和特色;加强与周边兄弟设区市的协作互助,谋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相借鉴、联合运作。三是用好用足各种外宣平台和资源。组织我市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术传人以及畲歌、线狮、银饰等民间传统艺术参加境内外、国内外各种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和其他文化活动;全力整合外宣资源,全面拓展外宣渠道,不断创新外宣手段,努力提高外宣能力;按照市委要求,以展示积极、正面、向上的对外形象为着力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对外宣传。
(六)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目的,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重点抓好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等方式,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用足我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创新人才机制,立足于当前,着重于柔性引进人才方面下功夫,努力以岗位聘用、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兼职、挂职、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员的培训。依托市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团、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的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面向基层文艺骨干人才和乡村文化协管员,开展广泛、持续的培训活动;选派和组织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文艺志愿者等深入基层,进行辅导、指导和传帮带,以促进基层文化队伍素质的提高。
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审议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央、省和市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和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将宁德建设成为福建新的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