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宁常审〔2014〕5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等规定,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办理情况已征求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升发展思路,落实目标任务
一是加大政策对接。抢抓中央支持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为着力点,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宁德市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与拓展我市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及举措。二是盯紧年度目标。按照年初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任务,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查找差距,深入分析原因,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着力抓调度,强化分类指导,认真分析各项指标的支撑点、增长点和薄弱点,确保能按序时进度推进的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为全局做贡献;对仍有差距的,要求千方百计挖潜力、赶进度,力争按期完成任务或尽量缩小差距。三是强化规划落实。全面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科学研判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对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约束性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存在差距的指标或任务,督促有关责任单位细化工作措施,迎头赶上力争完成任务;对“十二五”规划中部分预期无法完成的任务和指标找准滞后原因,及时进行合理化调整,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强化服务调度,壮大实体经济
一是全面开展“千名干部进千家企业解千个难题”活动。在深入实施“三百”(即百名领导挂企业、百名干部帮企业、百项服务助企业)和“作风转变深化年”等活动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千名干部进千家企业解千个难题”活动,市各套班子领导按照市委确定的挂点县(市、区),负责指导所挂点县(市、区)的“三千”活动开展工作,统筹协调活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三千”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抓督查落实;各挂钩单位和挂钩干部依照“三千”活动工作“路线图”,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继续抓好上级资金投向的跟踪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扶持。同时,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一方面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提高企业诚信意识,为企业信贷融资创造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努力促进金融部门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广银团贷款等信贷业务,并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素质提升、品牌培育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发展,抓好“6·18”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扶优扶强为重点,科技创新为突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四是培育消费热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的对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家电、家具、建材等传统消费热点,拓宽汽车、石油等大宗消费空间。大力推进消费品市场升级、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引导鼓励文化、休闲旅游等消费热点。
三、狠抓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在今年签约引进项目204个、总投资93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赴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招商选资活动,采取产业链、小分队点对点洽谈等招商方式,营造全社会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确保招商选资取得成效。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在钢铁、石化等重大产业规划布点上的支持,参与先进发达地区的产业链分工,引导资金重点投向钢铁、石化、电力、船舶等一批临港重化项目和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的投资支撑区域快速发展。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的协调、跟踪和服务。尤其更加关注房地产和城市综合体项目进展情况,逐个分析梳理、研究解决好重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加快281个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项目载体建设。探索创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高起点规划布局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七通一平”等园区基础设施,高位嫁接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全面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园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提高园区聚集效应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四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机制,提高“6·16”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对接项目的报批率、增资率、履约率和落地率,提高项目成果转化的实效。进一步健全重点项目挂钩机制、困难问题解决机制、部门联手推进机制和工作业绩“月通报、季考核”机制,提高项目管理组织化水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全面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进一步强化奖惩机制,近期将出台《重大项目引进与建设奖励暂行规定》,对在重大项目引进对接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功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记功重奖、提拔重用;对抓项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加大问效问责力度,营造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民生优先,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好民生保障政策,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以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水平。实施“海云工程”,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加快标准化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加大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力度。持续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市妇幼保健院一期、蕉城区殡仪馆改造、闽东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交通便民工程以及中心城区屠宰场搬迁、老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公园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等群众关注的民生项目,不断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建设金保工程和社会保障卡系统,打造城乡统筹、区域联网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水平。落实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安全生产、防险救灾、食品卫生和药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专此报告。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