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6-11-7 15:22:08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高度重视《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组织蕉城区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进行研究、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学规划设计,依法实施排水、供水管理

  2006年,我市编制并实施了《宁德市中心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

  2013年,市政府安排资金启动《宁德市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主要内容编制,待《中心城区市政道路专项规划》完成后,结合《中心城区市政道路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并提交论证、审批实施。今后,我们将严格依据规划,按照《宁德市中心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和即将实施的《宁德市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分布实施,推进中心城区排水、供水事业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供水管网及设施改造建设

  (一)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宁德中心城市给水管网工程建设。2013年6月我市以宁发改投资〔2013〕[2013]36号文向省发改委上报了2014年城镇供水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请宁德中心城市给水管网新建工程补助1560万元、旧城给水管网改造工程补助1090万元。由于今年国家投资重点调整,国家发改委暂停安排供排水项目资金补助。下阶段,我市将继续加强与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沟通汇报,争取个别补助支持。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官昌水库工程建设。经过省、市发改部门共同努力,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将官昌水库列为国家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初步同意安排官昌水库中央预算内补助2亿元,2014年先期安排2000万元。三是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今年8月,按照“政府引导、用户自愿、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政府安排资金约2000万启动中心城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

  (二)全面启动供水设施改造建设。目前,市区供水旧管网改造工程已启动,署前路(含天王路)、北大路、南漈路、西北路(含西门路、培英街)、聚宝路、环城路、海滨路等七条旧城区供水管道正在施工改造。福宁北路DN1000供水管网正在加紧建设,计划于10月份通水,建成后可以增加供水能力3万吨/日,改变东侨区域和高地势地带的缺水状况。

  三、推进水库水厂建设,提高后备供水能力

  官昌水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外洋村下游,工程总投资为5.18亿元,建成后供水能力达到30.9万吨/日,是中心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官昌水库建设,努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库区移民安置实施方案已于4月10日通过蕉城区政府批复,工程建设用地于5月21日通过国土资源部批复,官昌水库供水系统前段土建工程完成施工组织审查及图纸技术交底,目前正在开展施工进水口土方开挖及施工便桥架设。水库导流洞工程正在洞内砼衬砌及进水口砼闸墩浇筑,将于9月底完工。水库工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采购已通过招标并签订供货合同;大坝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计划于10月底开工建设。

  第三水厂供水能力提升工程(从5万吨/日扩建到10万吨/日),已纳入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天然气主干管穿越第三水厂厂区的问题,经协调已对天然气主干管路由进行调整,避开第三水厂厂区,保障供水安全。

  四、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中心城区现有水源地四处,即金溪水源地(即盛源水库)、金涵水库水源地、陈家洋水库水源地、七都溪水源地(即正在建设的官昌水库),主要供应中心城区生活生产和工业用水。上述4个水源地均划定了水源保护区范围,并经省政府批复执行。环保部门加强源水水质监管,金溪水源地、金涵水库水源地和陈家洋水库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一)制定实施水源地保护方案和规划。一是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的基础上,编制并实施《宁德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并对该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工作。二是制定并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已委托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宁德市金溪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方案》(含金涵水库和盛源水库环境保护);实施《七都溪流域“十二五”水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水厂水源地的保护。三是制定实施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方案。通过年度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了解水源地环境现状,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了《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宁政文〔2013〕[2013]19号)、《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方案》(宁政办〔2013〕[2013]101号)和《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宁政办〔2014〕[2014]62号)等方案。

  (二)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结合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每年制定霍童溪和七都溪流域整治工作计划,每月调度计划进展情况,督促整改洪口库区违规网箱养殖、虎贝乡石板材、蕉城区禁养区违建养猪场等问题。二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水源地环境整治项目累计投入1393万元,主要内容有:在金涵水库水源地投入590万元,设置隔离网5公里;省水利部门补助150万元,建设排污沟渠将里占村生活污水排到库区外;投入140万元开展七都溪水源地上游虎贝乡的环境整治工作,关停了虎贝乡石板材加工厂4家;投入663万元用于开展七都溪上游洋中镇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三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2013年以来,取缔金溪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养猪场3家(浮坪村2家,面积1097平方米;后溪村1家,面积2372.3平方米);取缔金涵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养猪场8家(高墘村8家,面积1203平方米);拆除金溪流域养猪场2家。

  (三)加强水质监测,提高水源地应急管理水平。一是认真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金溪、金涵水库和陈家洋水库水源地实行每月常规监测,正在开展该3个水源地的水质109项全分析工作。二是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今年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宁德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宁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6月17日由市环保局联合蕉城区公路局、消防大队、人民医院等单位,在宁古路东湖隧道(金涵水库上游)开展应急演练。结合宁古路改造工程,在金涵水库水源地附近的宁古路设计建设混凝土防撞护栏5494.8米、波形梁钢护栏215米,在道路两头和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高护栏防撞等级和建设截污渠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隐患。三是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每年都开展全市环境安全大检查,尤其重视对涉及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排查439家企业,发现问题54家企业已整改。四是提高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水平。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意识,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车、激光测距仪、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便携式悬浮物测定仪等,不断提高处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五是积极向省环保厅、省财政厅争取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157万元。2014年,拟向省里争取补助资金138.6万元用于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的环境整治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可研报告及相关材料并上报。

  (四)探索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金涵水库周边共涉及6个行政村,其中一级保护区有里占、高墘村,人口约800人,目前蕉城区已着手开展搬迁前期调研工作,10月底前将提出分期分批搬迁计划。关于生态补偿问题,省发改委牵头起草的《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已下发征求意见,我市正在收集修改意见,拟于近日报省发改委。同时,我市在省审计厅开展的宁德市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和相关补偿机制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工作中,积极呼吁推动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让当地适当减轻为保护水源、治理污染而承担的成本,从而更好地保障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五)制定落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若干措施。针对2012年以来在中心城区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水源地环境执法检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开展执法督查,集中解决水源地防护设施建设不规范、保护区内违法建设和活动等问题。同时,还组织开展水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和水源地流动风险源整治工作,对重点流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化工、合成革、印染、造纸、制药、合成氨、涉重金属、尾矿库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工业园区开展排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625人(次),检查企业852家(次),立案查处企业15家。对排查中发现的可能影响到饮用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隐患及时通报当地政府,要求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提醒供水单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深化处理工艺,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五、加快建设水质检测中心,加强水质检测管理

  (一)加快水质监测站建设。为切实提高我市城市供水水质检测水平,市政府将省级中心监测站项目列入城建计划,全力推进。目前,检测站装修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其实验室仪器、设备已完成招标采购,经安装、调试后即可投入使用,整个检测站工程将于9月底完工。项目建成后水质检测能力将从现在的20项增加51项,其中源水检测能力从原来的13项提升到29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检测能力将从原来的 9项提升到38项,达到《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的日常检测、月检测的技术要求。

  (二)强化水质监督管理。主要从5个层面加强对水质的检测管理:1.企业自检。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供水企业对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制水厂化验室每小时一次对水源水的浑浊度、PH值,出厂水的浑浊度、PH值、余氯等4项进行检测;供水企业中心化验室每天一次,对源水、出厂水以及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其中源水检测9项指标,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检测11项指标。在管网末梢水监测上,在城区选取了16个监测点,按照每个监测点每月不低于2次的频次取水检测。2.企业送检。按照《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月将各水样送至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水质监测站,其中源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基本项目29项进行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常规及非常规项目39项进行检测。此外,出厂水每半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常规及非常规项目106项进行检测。3.环保源水监测。市环保局按照《福建省环境监测方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中心城区的四个水源地源水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和全分析监测,其中常规监测每月1次,监测指标64项,全分析监测每年1次,监测指标109项。4.卫生部门监测。市政府加强市疾控中心水质监测能力的建设,投入专项经费购买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市卫生局在城区的自来水一厂、二厂、三厂和德源水厂设立出厂水监测点、10个管网末梢水监测点、56个二次供水监测点。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对出厂水水质,每年丰水期、枯水期两次进行全面的监测;对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每月进行42项指标的常规监测。5.市住建局检查、督查。在日常工作中,由市住建局通过对供水企业日常检测台账,检测、送检报告的查阅和对化验室设施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的检查,督查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情况。此外,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水质督查,不仅对水质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核查,还通过现场取样送检(送国家水质监测网福州或厦门站检测)来核查供水水质。

  (三)加强“二次供水”污染治理。结合“餐桌污染治理”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加大对城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维护力度,对城区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做好宾馆、学校等公共服务单位二次供水污染治理的同时,重点着手对党政机关单位办公楼及宿舍、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污染进行治理,同时依托闽东日报、宁德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加大对二次供水污染危害的宣传,引导市民参与二次供水污染治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

  六、清理拖欠水费行为,推进“一户一表”改造

  (一)加快水费追缴。据中闽(宁德)水务公司统计,截至2014年1月,累计拖欠水费1726万元,经过半年来不断的协调和催缴,目前已完成建新花苑欠费追缴工作,正着手新亚广场、金港名都、金福山庄、陈高金联建房的欠费追缴工作,现已收回水费547万元。下阶段,对剩余拖欠水费的用户,将结合供水“一户一表”改造进行清理、催缴;对因企业倒闭、转移、找不到业主的,采取呆账、坏账处理。

  (二)推进供水“一户一表” 改造工作。8月19日,市政府办印发了《宁德市中心城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实施中心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工作,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两万多户的“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其中2014年改造5000户以上。目前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已全面启动,闽东日报、宁德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播报,蕉城、东侨两区政府和中闽(宁德)水务公司已开始改造用户的登记、受理工作,逸涛、东海商务广场、金港名都、丽城山庄、葫芦岗等小区已着手供水“一户一表”改造的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