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郑雷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市委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切实采取措施,全力推进中心城区的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受隋军市长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情况
市里成立了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中心城区交通“堵”和“乱”的突出问题,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进一步优化了中心城区交通秩序。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 强化整治力量。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的《关于优化市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职能配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中心城区交通管理实行专业化管理,蕉城、东侨公安分局交管大队上收交警支队管理,在中心城区成立7个城区中队,建立扁平化、网格化勤务模式。新组建金涵、西陂塘2个城区交警中队,将蕉城的金涵和东侨漳湾工业园区纳入城市交通管理。
2. 提高组织水平。2014年10月以来,重点对城区部分交通拥堵路口开展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共排查拆除不合格、不合理的标志51面,增补隔离护栏310米,在中心城区15个路口40个方向建立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在53个路段建立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市区主要路口渠化率达100%,路口灯控率85%,主要道路标线施划率达100%。自2012年3月以来,市中心城区累计投入17693万元,新购置公交车155辆,完成公交停靠站206座,新增线路6条,延伸优化线路32条。新增投放了153辆出租汽车,基本满足了市中心城区群众出行需求。
3. 破解突出问题。去年以来,针对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通过租赁、施划临时停车泊位等方式,新增社会停车场3个、停车泊位730多个。针对城区事故易引发交通阻滞问题,推行轻微事故简易处理机制,当场处理交通事故6850余起,占事故总量的80%以上。针对超标电动车难管难控问题,7月28日,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宁德市在用超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管理办法》,决定从8月15日起,在中心城区以及蕉城各乡镇辖区所有超标电动自行车实行挂牌。截止日前,超标电动车登记挂牌数量达6万余辆。
4. 强化秩序整治。今年4月起,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行动计划。坚持“严”字当头,以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持续开展一系列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3万起,其中酒驾109起、醉驾27起,违法停车1.2万起,驾乘两轮摩托车未带头盔3581起。纠正影响城市市容市貌行为20400余起,疏导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7100余次,取缔露天摆摊设点1476处,沿街遮阳雨蓬6638余面,查处违规渣土车216部,发放书面整改通知书395份,立案查处1220余起,确保了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5. 加大违章曝光。去年4月份,在宁德网开辟“宁德中心城区交通管理大家谈”栏目,共征集各种建议500多条,曝光交通违法照片700多张。今年在宁德电视台重新开办《红绿灯下》栏目,设置交通陋习“违法曝光”专栏,集中播放交通陋习集中曝光视频,每周滚动播出10次。与东南网合作开办《第四焦点》网站,在《闽东日报》上开设“聚焦城市交通行动计划”专栏,定期刊登交管部门开展城市交通管理行动的新闻以及曝光车辆违法行为。
6. 注重典型引领。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公交线路”、“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公交好司机”及“文明交通伴你行”、“十佳的哥的姐评选”、“宁德市十佳好司机”等文明创建工作活动,注重培养先进典型,推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还通过日常督查工作及“明查暗访”等方式,加大公交车及出租汽车安全行车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企业并督促其认真整改。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布局不够合理。蕉城老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底子薄,历史欠账严重,城区主干道交通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交通拥挤现象比较严重。二是管理矛盾日趋突出。2011年至2014年,东侨辖区道路里程从32.52公里增长至60.91公里,3年增长近1倍,车流量不断增长,管理力量不足。三是违法停车和占道经营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以来,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严重匮乏,机动车违法停放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东湖、署前、蕉南和蕉北等农贸市场附近占道为市加剧了道路拥挤。四是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市民环保交通意识不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覆盖率、准点率、舒适率不高,在市民交通出行中所占比例很低。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管控长远”的原则,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机制,合力整治。更加重视中心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城区交通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委员会和交通规划专家团队,借鉴厦门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制定城市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和政策措施,逐步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格局。强化队伍专业化训练,规范执法行为。
二是强化严管,优化秩序。按照“治乱先治违、治违必从严”的原则,以规范电动车行车秩序为契机,坚持零容忍、重处罚,严纠严查驾乘二轮不戴头盔、逆行和违法停车等显见性交通违法,规范路面行车秩序,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改善城区交通形象。加强农贸市场周边交通整治,严厉整治违法占道摆摊行为。
三是加快建设,顺畅通行。按照交通管理设施统一规范标准,对中心城区道路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梳理和健全。对易堵塞路段,采取单行、“禁左”、限行等综合措施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合理利用现有空间开发停车资源,努力扩大配建停车的供给规模,鼓励民间投资建设立体式和大型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加强公共、配建停车场库监管,杜绝占(挪)用现象。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将公交线路引入次、支道路和居民区,推进绿色交通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应用科技,强化管理。加快建设交通指挥监控系统三期工程,继续在25个路口建立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与一期、二期工程进行对接,实现中心城区重点交通路口和交通主干道交通监控全覆盖,做到交通违法自动抓拍、交通秩序实时监控、交通阻塞快速疏导。
五是扩大宣传,增强意识。积极开展城市文明交通安全主题宣传,定期组织新闻媒体开展集中采访活动,曝光交通陋习,倡导文明交通,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
二、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是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卫管理水平,营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文明祥和的市容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市区市容环境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 完善机制,明确工作职责。2012年10月29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理顺宁德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10月30日出台了《关于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考评暂行规定》。之后,蕉城区、东侨区环卫处为了提高清扫保洁水平,加强环卫管理,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管理制度》。根据市、区两级职能划分,市环卫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对中心城区环卫规划编制、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等。环境卫生日常清扫保洁及整治工作按属地原则,由两区环卫处承担。其中,蕉城区环卫处现有环卫工作人员275人,负责蕉北片区环卫作业(清扫保洁面积112.57万㎡),监管蕉南片区环卫作业(清扫保洁面积51.36万㎡通过市场化运作),管理环卫专用车39辆,公厕25座,垃圾转运站3座,日清生活垃圾约280吨。东侨环卫处现有环卫工作人员192人,主要负责东侨经济开发区内环卫作业,清扫保洁面积180多万平方米,管理环卫专用车14辆,电动巡逻车7辆,公厕14座,垃圾转运站1座,日清理生活垃圾约75吨。
2. 科学便民,合理设置配套设施。一是按照每步行10-15分钟都能够找到一座简易公厕,每步行25分钟能够找到一座标准公厕的要求,对城市各片区合理设置公厕,适当增加环保移动公厕,并对原有固定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将小区楼盘配套的公厕纳入环卫部门管理,安排专人管理公厕,不断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二是按照主次干道每50m一个果皮箱的要求设置果皮箱,近年来完成了城区 1200多个垃圾桶、1200多个果皮箱的设置工作,并由专人清洗和维修果皮箱和垃圾桶,确保桶外干净、不留垃圾,桶内垃圾日产日清。三是依托公厕、转运站等设置环卫工人简易休息点20个,目前正在站前路146号人行道(蕉城南路环岛地税宿舍楼旁)、长兴城广场移动公厕边两处设立6㎡移动环卫工人休息屋,预计年内可完成。
3. 突出重点,强化日常保洁。在日常清扫保洁中,坚持重点路段和主次干道“两普扫、三保洁”,其他路段“两普扫、两保洁”工作方式,加强区间道路保洁力量,保洁人数由去年的427人增加到今年为447人,每天4班次,早班的环卫工人凌晨5点开始工作。特别是针对火车站、汽车南站等公共场所及背街小巷环卫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加清扫保洁力度,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增加保洁班次,定人定岗每天进行清理保洁。例如,火车站和汽车南站周边保洁至晚上十点半。以蕉城区环卫处为例,今年以来蕉城区环卫处在主次干道杂草碎石清理、城郊结合部卫生死角垃圾清理及交警护栏底、路沿、路肩冲洗等加班加点共1300多人次,共清理垃圾230多吨,完成上级领导检查等工作沿途路线环卫保障线路56条。其中8月抗击“苏迪罗”台风加班200人次,共清理沙土、淤泥、杂草碎石等垃圾160多吨。另外,在做好环卫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元旦、春节、五一、国庆、投洽会、创城、创卫、创园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领导莅临宁德视察和调研期间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4. 强化措施,提高清运效率。转变垃圾清运转运方式及管理,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并加强监管,使垃圾清运转运变得高效便捷。一是充分利用机械设备。针对宁德市中心城区特别是东侨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多、工程车多、路网多、粉尘多的特点,通过加强机械化洒水和清扫,弥补环卫工人数量不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每天安排洒水车对路网进行洒水除尘,扫路车每天对主干道进行机械化清扫,日清扫率达60%以上,切实提高了环境卫生保洁质量。二是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我市中心城区所有住宅小区、社区和企业日产生活垃圾约350吨,由两区环卫处负责清运中转,做到了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在运输过程中做好车辆的密闭工作,使用后装式液压垃圾车将城区生活垃圾运送至漳湾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垃圾滴、撒、漏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加强安全监管。在古溪、南漈、长兴城三个转运站设置监控探头12个,配合电信GPS服务,将车辆行车、转运站现场作业等通过电脑视频立体展现,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 加强宣传,培养公众保洁习惯。环卫部门一年365天不间断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卫巡查和环卫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意识、城市意识和公德意识。一是通过社区与沿街店面签订“门前三包”卫生责任书;二是管理人员按片区划分对辖区内的主次干道环境卫生状况、作业情况进行全面的巡查监管的同时,通过入户、播放广播的形式进行环卫宣传,告知广大市民积极开展“门前三包”、尽量将垃圾袋装;三是在城区设置LED宣传屏,滚动宣传环卫文明。
6. 提高待遇,保障环卫职工权益。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善城镇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促进环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闽政办〔2010〕255号)文件标准,目前中心城区环卫编外职工工资均按宁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10%发放,环卫津贴5元/日,街面环卫工人月实发工资(含8天加班工资)为2560元,并落实了五险一金、意外险、高温补贴、健康体检、劳保用品等一系列福利待遇。每年春节还对困难职工、病灾户等进行慰问,并积极申报省市劳模、先进工作者等。
7. 强化考评,提升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宁德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活动开展,市政府成立宁德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考评中心(以下简称考评中心),挂靠市住建局,对中心城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市政道路照明养护、内河沟及两侧护栏、市政道路养护管理、道路绿化、公园景区管理、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社区污水排放管理等八大类内容,采取扣分及明查暗访的方式进行考评。考评分月考评、专项考评和年度考评。近年来,考评中发现的问题,两区环卫部门都能即时组织整改,效果较为明显。
(二)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环卫观念不强。虽然“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工作已实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沿街店铺门前卫生不达标的现象经常发生,少数商户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现象依然严重,沿街店面倾倒垃圾(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部分市民随意乱扔垃圾现象经常发生;工地出入口“门前三包”监管不到位,污染城市主干道现象时常发生。
二是环卫设施建设不足。因财政困难,对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管理方面投入不足,欠账较多。(一)垃圾中转站。根据宁德市主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需设置6座垃圾中转站,其中3座垃圾中转站完成建设并使用,还需在金涵保障性住房区域、福洋村附近、塔山村等地建设垃圾中转站,但是受群众观念影响,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落地比较困难。(二)环卫车辆停车场。宁德市中心城区共有各类环卫车辆共计43部,但是没有专用的环卫停车场。
三是考评机制不尽完善。因考评中心人员不足,考评结果不能完全体现工作情况,且对考评结果的应运不够,考评机制震慑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宣传引导和督促巡查。今年在中心城区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活动,结合该活动开展进行深入的宣传动员,进一步提高居民、商铺和中小学生的环境卫生保洁意识。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尽量减少乱倒垃圾的现象发生。
2. 加强环卫精细化管理。加强学习研究,根据宁德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中心城区的环卫工作从粗犷型清扫保洁管理向精细化保洁管理转变。一是积极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作用.配合社区落实“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解决住宅小区、沿街店铺人行道脏、乱、差的问题;二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科学制定并完善管理办法,推行市场化运作,精细做好垃圾产生、清运、分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3. 加快环卫设施建设。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环卫设施建设。一是加紧完成《宁德市中心城区环卫专项规划》的修编评审,为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规划布局。二是加快推进金涵保障性住房区域、单石碑区域、怡和丽景等垃圾中转站建设,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加快审批和建设进度,确保早日投入使用。三是拟利用漳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厂内用地规划建设一处环卫专用停车场。四是根据相关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好公厕、垃圾桶、果皮箱等设施。
4. 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环卫考评机制体系,健全环卫作业督查评比制度。真正发挥考评机制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一是加强环卫考评工作力量,加强考评结果应运,确保考评工作取得成效;二是加强环卫内部管理,加强对清扫保洁、车辆作业、公厕等环卫实施设备管理的监督和检查考评,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对市场化运作企业检查考评管理工作,确保按合同要求做好保洁工作;四是把日督查、周检查、月评比制度作为常态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