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5年8月27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6-6-30 18:19:45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宁德市2015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2015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初步统计,1-7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11.96亿元、增长8.7%。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设区市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体经济运行平稳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农业数据按季度公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4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77亿元,增长4.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茶叶产量4.25万吨,增长6.6%;食用菌产量7.03万吨,增长3.1%;水产品产量46.05万吨,增长6.8%。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流转土地面积15703亩,建立钢架大棚9236.5亩;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5.83万亩,实现产值22.77亿元。

  工业经济发展平稳。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6.43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5.91亿元,增长9.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均为今年以来最快增速。新增长点企业贡献突出,全市 110家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企业实现增加值123.18 亿元,增长 53.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3.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10.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6.9%。大中型工业企业效益加快提升,上半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67亿元,占比49.4%,增长54.6%。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56.49亿千瓦时,比增9.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

  (二)内需拉动稳健有力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24.09亿元,增长22.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控股投资271.23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429.28亿元,增长18.1%;港澳台外商投资23.58亿元,增长1.4倍。项目投资拉动有力,全市在建项目1311个,完成投资567.81亿元,增长30.3%,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8.1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贡献率达100.4%,拉动投资增长22.3个百分点。民生类投资力度加大,全市民生类投资142.76亿元,增长62.8%。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73.6%,教育投资增长1.6倍。

  消费品市场回暖。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49亿元,增长10.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1.51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98亿元,增长11.1%。消费新业态较快发展,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上实现零售额0.33亿元,增长33.9%,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个百分点。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1.64亿元,增长13.4%。其中,家具类、建筑及装潢类和粮油食品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1.4%、33.5%和28.4%。

  (三)开放合作持续深入

  对外经贸形势较好。1-7月,全市进出口总值达29.22亿美元,增长16.1%。其中,出口总值27.64亿美元,增长17.6%,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但增幅比上半年回落8.3个百分点。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27.35亿美元,增长18.3%,加工贸易0.28亿美元,增长6.3%。按出口地区看,韩国、美国增长较快,均增长1.5倍;按出口产品看,水产品和农产品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9.7%和62.8%。此外,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个,增长25.0%;新签合同外资2.38亿美元,增长97.1%;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增长26.1%。

  项目对接成效显著。组织参加第十三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全市共推出高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1000多项,征集并对外推介企业技术需求377个,对接合同项目540个,项目总投资58亿元。央企(国企)对接项目稳步推进,我市列入市级跟踪的28个央企(国企)项目,1-7月共完成投资3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3%。同时,我市正在抓紧推进与中铝集团、中节能集团、葛洲坝集团、省投资集团等合作项目的洽谈对接。

  (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财政收入温和增长。1-7月,公共财政总收入91.20亿元,增长2.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7.30亿元,增长5.3%,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税性收入比重有所提高,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8.18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3%,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07亿元,增长11.1%。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方面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0.4%。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6倍,教育支出24.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4%。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根据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变化,按季度发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541元和4864元,分别增长10.3%和13.0%。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7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行业分化明显。部分行业下滑明显,拖累行业整体增长。一是工业经济支撑减弱,除冶金、电力两大行业逆势上扬,其他主要行业增长趋缓,企业减产面扩大,截至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产达567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达42.1 %。尤其是电机电器、船舶修造产业,受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下滑萎缩。二是服务业短板短期难以破解,尤其是房地产、传统商贸、中高档餐饮等主要行业受政策、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发展仍较低迷。另外,农业经济受畜牧业下滑影响,同比回落明显。

  2、需求拉动有待增强。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但投资后劲略显不足。一方面房地产投资仍较低迷,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6.28亿元,下降0.3%,主要是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及资金链较为紧张,影响投资热情。另一方面是龙头大项目接续不足,一批不锈钢、能源、铁路等龙头项目仍在前期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大的实物投资量;同时受去年第四季度投资高基数影响,投资保持高位增长难度较大;二是消费活跃度仍显不足,与全省差距较大,主要受居民消费能力减弱及网络消费、周边消费虹吸效应等影响,商贸企业经营困难;另外石油及制品类权重商品销售下滑也进一步拉低消费增长。三是出口下行压力较大,1-7月累计增幅较上半年回落6.3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一是财政增收压力大,一方面受一次性税源减收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减收明显,同比减收5.03亿元,其中仅房地产业税收就减收3.61亿元,另一方面重点企业减收面扩大,全市年纳税100万元重点企业减收面达62%,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同比减收4.7亿元,下降50.3%,扣除少数几家大企业新增税收,其他企业税收实际减收更大。二是企业经营效益没有明显改善,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17亿元,增长21.8%,但扣除宁德核电、鼎信企业和宁德新能源等企业利润后,实际为负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们要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调度的预见性和精准度,全力以赴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领导挂钩、首席责任人、“五个一”、重大项目建设路线图等工作机制,力争下半年鼎信400系等3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甬金、宏旺等7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530亿元。二是增加重点领域投资。重点针对城市公用设施、水利设施、公路水路、城乡电网、美丽乡村、环保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7个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服务,用好PPP项目融资、新增地方债券等政策,积极鼓励和拓展社会投资,力争新增投资60亿元以上。三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尤其要开好福安不锈钢行业年会、福鼎塑料行业年会,用好厦门9?8投洽会等招商平台,策划生成一批中下游产业链项目。同时,要抓紧谋划好“十三五”重大支撑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规进盘。

  (二)全力稳住工业大盘。一是积极帮扶企业。以“三转一加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以及放宽企业发债条件等金融政策,努力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对重点出口基地、出口企业实行“一对一”扶持,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落实省、市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策划生成和组织实施一批创新转型重点项目,研究出台具体措施,打造全市产业升级版。三是优化载体支撑。落实好今年省里促进工业园区提升发展的6条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技术平台等配套建设,加快整合入园企业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层次低的工业园区,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三)努力促进消费回暖。一是发展新的消费业态。大力培育汽车、休闲、文娱、健身、信息、培训、家政等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上外卖、网上家政等新业态,以“互联网+”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拓展消费领域和方式。二是扩大旅游消费。抓好宣传促销、景区提升、要素完善、市场监管等环节,创新促销方式,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要办好第五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开展“十佳”旅游产品评选活动,进一步做大旅游经济,打造服务业新亮点。三是鼓励房地产合理消费。落实国家、省鼓励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对预售楼盘进行价格调整,加大优惠促销力度。推进住房保障方式转变,落实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政策,适时促进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安置房房源,拓宽销售渠道。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努力扩大就业规模。落实好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10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多渠道实现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加快金涵小区保障房建设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和运营,加大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帮扶薄弱学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城区中小学扩容增量工程。抓好市级重点专科和县级医疗机构建设,持续推进“海云工程”。

  (五)推动灾后恢复生产。农业方面,要积极争取救灾资金和物资尽快落实到受灾区域,尽快修复农业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并针对畜牧业等薄弱环节加强服务和引导,努力恢复和稳定农业生产;工业方面,既要及时落实道路受损、水电供应等灾后重建的重点环节,还要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实施灾后恢复生产的具体方案,尤其是对于市场好、订单多的企业,要尽一切可能帮助企业满足生产条件,正常履约;服务业方面,要分类抓好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设施、商贸流通和服务业网点等正常运营,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恢复,为国庆长假旅游高峰奠定基础。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后四个多月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攻坚克难,有效作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为“六新大宁德”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