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关于宁德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年7月30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6-11-7 10:46:27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宁德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六新大宁德”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2.01亿元,增长11%,14项主要指标中有12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体经济运行平稳

  农业增势较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98亿元,增长5.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89亿元,增长5.7%。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春收粮食产量5.06万吨,增长5.3%;茶叶产量3.98万吨,增长7.5%;食用菌产量6.82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43.11万吨,增长6.0%;肉蛋奶产量6.11万吨,增长5.4%。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随着千亩高优示范农业、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6万亩,全市5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实现产值和增加值71.57亿元和14.55亿元,比增1.7%和6.5%。其中,产值上亿元的有25家,超过5亿元的有3家。

  工业发展平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364.47和 322.47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5.6%。重点行业贡献率逾八成,实现总产值1047.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8%,增长16.9%;其中,冶金产业增长迅猛,同比增长29.7%。亿元企业拉动有力,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312家,实现工业产值1001.64亿元,增长21.1%,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5.2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 92.6%。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上半年工业用电量43.48亿千瓦时,增长24.0%,其中,6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达8.84亿千瓦时,增长34.7%。

  (二)内需拉动稳健有力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1.74亿元,增长2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394.12亿元,增长27.6%;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2亿元,增长29.4%。亿元项目支撑有力,完成投资167.08亿元,增长23.2%,拉动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28个,完成投资30.4亿元,增长58.8%。民间投资较为活跃,完成投资328.11亿元,增长25.3%,占全市投资的61.7%,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个百分点,贡献率56.6%。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市28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9.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6.6%,超过序时进度16.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增加投资104.9亿元,比增48.8%。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1.09亿元,增长13.3%。其中城镇消费166.71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24.38亿元,增长11.6%。限上零售额规模扩大,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78.40亿元,增长20.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比重达41.0%,比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增长20.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和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9.2%、48.0%和38.9%;另外,一些享受型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其中化妆品类、服装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68.3%、58.0%和41.3%。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入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实施《2014年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按照今明两年分别压缩约50%的市级审批事项的改革目标要求,上半年已公布下放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项目74项,通过下派业务骨干挂职、加强审批业务指导、加快服务平台建设等办法,确保下放和委托事项承接到位。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验区创建,申报工作得到中央、省两级的大力支持,目前省里即将批复宁德为省级试验区,标志着宁德市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开放合作成效显著。组织参加第十二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征集推介高校科技成果1000多个,企业技术需求354个,对接合同项目成果637个。央企对接持续深入,全市37个市级跟踪管理央企(国企)合作项目已累计实现动工17个。对外经贸持续拓展,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出口总额20.45亿美元,增长40.3%。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加快回升,实现出口额9.09亿美元,增长32.6%;矿物材料制品成倍增长,增幅分别达2.4倍和1.9倍。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个,新签合同外资9695万美元,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9637万美元,增长20.2%。

  (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财政增收势头良好。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79.76亿元,占年初预算数55.1%,增长17.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8.17亿元,占年初预算数56.1%,增长19.9%。小型税种增长较快,在税性收入中主体税种完成20.49亿元,增长9.9%;小型税种完成17.44亿元,增长15.2%,增幅比主体税种高5.3个百分点。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民生类支出5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3.8%,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增长22.7%。其中,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49.6%、28.0%、16.6%和9.0%。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变化,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调整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季度发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541元和4864元,分别增长10.3%和13.0%,增幅延续一季度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6%,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二、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意识到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不牢。从外部看,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全国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主要产品产能普遍过剩,市场总需求仍显不足。受宏观环境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1-5月对比,GDP回落0.6个百分点,主要指标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外,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与年度目标对比,有7项指标滞后于序时进度且未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占12项主要指标的58.3%,下半年补差距、赶进度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工业生产面临较多困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指标增幅的最低位,工业增长主要依赖冶金新材料产业带动,单个产业贡献率达47.5%,其他产业贡献率仅为52.5%,同比回落17.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企业融资、用工成本继续走高,另一方面,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全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25个月下降,受成本、价格两头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收窄,部分企业停产、减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

  三是内需拉动力度仍显不足。投资方面,受核电站、镍合金等大项目投资减少、房地产投资受到抑制的影响,投资增幅逐月回落,较1-2月的37.3%高位回落9.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4.6个百分点,比年初预期目标低6.9个百分点。消费方面,由于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加上受电商、周边消费虹吸效应冲击,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比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特别是比重达到六成的限额以下企业增长缓慢,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下阶段应认真分析并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强化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增产增收。二是着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在政策落实、项目对接、资金投入、挂钩联系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扶贫重点县、乡、村加快发展,完成好2万人的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加快民生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水库(海堤)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官昌水库、上白石水利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防汛防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全度汛。

  (二)全力稳住工业经济。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认真研究对接国家、省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尤其要抓好短周期直购电、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等政策措施的享受惠及面,努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增强电机电器、水产、船舶企业接大单、接长单的信心,积极引导企业产品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落实生产要素保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和上级资金补助,帮助做好企业用工的组织对接,服务好年初确定的217个新增长点项目、68个省级工业技改项目,59家省市工业龙头企业,全力以赴稳住当前、千方百计积蓄后劲。

  (三)着力强化项目带动。一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针对23个滞后序时进度的重点项目,由项目首席责任人牵头相关部门逐个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和抢工措施;针对258个具备加快条件的项目,要抓住下半年的施工黄金期,加大投资力度。二是促进重大项目开工。把握国家下放部分项目审批权限,开通绿色通道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加快未开工项目前期进度,力促尽快开工。突出抓好衢宁铁路、宁德核电5#6#机组、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冶金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增强投资后劲。三是推动招商项目落实。下半年尤其要围绕打造不锈钢产业基地,办好长三角、珠三角、“9·8”三场招商会,抓好产业链招商,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投资,确保完成全年1200亿元招商目标。

  (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抓城市商圈建设。加快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翠屏路商业步行街、中国?声立方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逐步完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二是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抓住当前旅游旺季,策划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发挥旅游业龙头作用,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发展。三是鼓励合理住房消费。完善差别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合理引导商品房开发,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重视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增8212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底要基本建成4015套。四是加快培育新增长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服务业态,培育汽车、医疗、养老、文化、信息等新消费热点。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一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上半年下放和委托的74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半年争取分两批清理调整一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完成年度压缩50%市级审批事项的任务,并公布保留的审批项目清单。二是加快特色改革先行先试。重点做好军民融合开发现代化大港思路研究,争取环三都澳开放开发改革政策,力争陆海用地统筹、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工作成为全省改革的“排头兵”。三是加强改革工作衔接协调,加快制定八个改革专项工作小组牵头的各项任务时间分解表,明确责任单位、改革内容、目标和时间节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办好惠民实事。加快落实39件为民办实事,尤其要抓好市妇幼保健院一期、蕉城区殡仪馆改造、闽东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交通便民工程、中心城区屠宰场搬迁、旧自来水管网改造、公园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等群众关注的民生项目建设。二要促进就业创业。全面落实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措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企业举行人才对接会、用工招聘会,吸引大学毕业生和外地工人来我市就业,解决好用工和就业“两难”问题。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力度推进中小学扩容工程,尤其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4+2”扩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帮扶和政策支持,加快实施“海云工程”,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面对愈加复杂的形势,下半年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将深入落实中央、省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