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关于我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4年3月29日在宁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04-10-28 16:27:03


  宁德人大网消息  宁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傅贤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基本工作思路的延伸和完善,是我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充实基本工作思路。特别是福宁高速公路通车后,面对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逐步把抓项目从一种一般性的工作手段和工作要求上升为全局性的大战略。两年来,我们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项目带动的重大意义,用战略的思路来谋划、推动项目带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是形成了抓项目工作的浓厚氛围。围绕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市委、市政府及时总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形成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求真务实的共识。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项目开发模式,建立对项目开发储备多领域多主体服务运行新方式,大大拓展了项目来源渠道和生成领域。市五套班子领导对事关全局,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如温福铁路、龙安钢铁、宁德火电、铁基湾围垦、重型汽车、石化园区等项目,分工负责,盯住不放,亲自跑、亲自抓,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其中大唐宁德火电厂项目建议书已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初可评审,为该项目早日立项和正式动工奠定的基础。两年来,全市共开发、策划、储备项目295项,其中生产性项目121项,基础设施项目73项,社会事业发展项目59项,城建项目42项,总投资达360多亿元;深化项目前期工作140多项,筛选推出重点项目100多项,建立了2003-2007年重点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182项,总投资达910亿元,全市形成了争项目、抢项目、上项目的蓬勃氛围。由于前期工作扎实,2003年共争取到国家、省各类资金38503万元,其中国债项目资28634万元,预算内基建投资9869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对于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全市上下从市到县、乡三级都围绕发展,把抓项目作为推动工作的基本抓手,都在全力策划、开发、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生财点和社会事业支撑点项目。两年来,共引进内资项目186项,合同利用国内资金139.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项目59项,合同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在项目带动战略驱动下,我市、县两级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去年以来就有近300家企业进入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建设或已投入生产,涌现出了宁德火电、龙安钢铁、50万吨硅钢片、三祥冶金等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项目经济有效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2003年全市GDP增长10.6%,是1999年以来最好的年份。以重点建设为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福宁高速公路去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增长4.7%,重点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的进一步凸显。近两年项目数量、规模、建成项目数量都创历史记录,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69项,在建设资规模达5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去年,全市安排了重点在建项目33项,预备重点项目22项,年度投资计划22.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为宁德近年来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

  三是带动体制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为了有效推进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成立了宁德市项目带动战略领导小组,由陈少勇书记任第一组长,陈荣凯市长任组长,傅贤光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撤并了相关部门,成立了市项目中心和市招商中心,加强了市重点办的工作,专门负责协调统筹全市项目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市建立了项目工作和招商工作的有效促进网络。先后出台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宁德市重点建设管理办法》、《宁德市2004年市级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带动战略的工作责任、领导责任和协调功能。大力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度,精简审批环节,各部门各尽其责,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工作中反遇最突出、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以及项目在资金、征地、环境、可研报告审批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健全了项目工作责任制,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下达项目任务,明确责任,建立了项目工作考核机制,把项目工作内容分解到部门、单位,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和承办人,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责任明确,明显促进了项目引进、开发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成为检验工作的一个载体。在推进项目带动工作中,我们在县(市、区)一级开燕尾服“增实力、比后劲”活动,在市直部门开展领导班子“绩效考评”活动,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把项目工作成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每年都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重点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去年还表彰了一批实施工项目带动战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形成以抓项目、上项目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我们市通过市级领导班子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部门进行督查调研和点评,及时解决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提拔那些埋头苦干、想抓项目、能抓项目、又抓出实效的干部,真正做到用项目带动凝聚人心、激励干部、推进工作、创造事业,形成了凭项目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凭项目定奖罚的良好机制。

  总的来看,近年来经过不推动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市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重点建设和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区)、项目主管部门抓项目的敏感性不强,主动性不高,项目储备明显不足,有份量的项目少。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在地域和行业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平衡,特别是有市场、能推进结构调整、辐射带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生产性、产业关联席高的大项目偏少。三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因此受到影响。四是重点建设行为还不够规范,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跑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不够。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争取跨越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的预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实施项目带动是重要前提和支撑基础。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继续把项目工作摆上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咬定目标不动摇,把握重点不松劲,狠抓落实不分心。

  1、继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我市计划安排各类重点项目共99个,其中在建重点项目37个、预备重点项目18个(列入省重点和预备重点的项目12个),总投资达3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6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年度投资计划均为我市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今年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我市的温福铁路、宁德火电厂、宁德至江西婺源高速公路、洪口电站和效溪水利枢纽等5个项目,分别列为全省今年重点续建、争取新开工或前期工作项目,并把三都澳列入全省四大港口规划建设,这在宁德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宁德的高度重视,也说明宁德在全省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为了切实把握好机遇,增强项目带动意识,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力争今年有更大突破,年初,市政府召开了市政府工作会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建设工作作进一步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对洪口电站、穆阳溪梯级水电部二级周宁电站、宁德电力输配电网络建设与改造工程等20个续建项目,要倒排工期,着力抓好工程组织、强化调度、优化环境和落实资金四个关键环节,为加强建设进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工作量,并确保龙安钢铁一期工程、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边接线、城澳万吨滚装码头、霞浦三沙供水扩建工程、宁德经济适用房建设等14个项目个内竣工。对温福铁路、大唐宁德火电厂、福安湾坞互通至龙珠二级疏港公路、鼎柘二级公路改造等17个项目,要进一步理顺关系,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内陆续开工建设,为完成今年的投资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多做贡献。对宁德城区防洪防潮工程、第二水源(官昌水库)、宁德垃圾处理场、宁德学院、闽东山水大酒店以及市医院和市行政中心搬迁等18个预备重点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和重视,并做好资金拼盘,争取提前开工建设。

  2、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投资等关键问题。前期工作做得充分一些,项目决策就少一分盲目,项目投资就多一分把握。因此,要克服“重在建、轻前期”的思想,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透、做扎实。一是围绕发展聚合项目。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向中央、省争取一批,向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一批,向产业链延伸推动一批,向发展民营经济自建一批,同山海协作引进一批,把项目工作涵盖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等方方面面,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工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二是项目的筛选要有超前性和全局性。项目的提出不仅要从当前的需要出发,更要从未来的发展出发。所有项目都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超前性开发、前瞻性储备、战略性部署。要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抓好一批适合市场需求、与我市重点产业衔接配套和市场前景看好的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和社会公益事业等项目,把项目工作延伸到各行业各领域。特别是做好港口、旅游、商贸、电机电器、船舶修造、药业等一批产业规划,为项目开发奠定基础。三是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要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个制订配套政策,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做到项项有人抓,环环抓落实。第一个项目均要对可行性研究等进行充分论证,尽可能优化方案、节约投资。四是项目业主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各项目法人单位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提出重大建设项目方案,负责组织完成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施的编制、评估论证和申报等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如期实施。

  3、拓宽项目资金筹措渠道。我市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实力不足,资金短缺是影响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制约。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改进方法,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一是从争取国债资金支持中拓展筹资渠道。目前全国各地争取国债资金的竞争十分激烈。谁能充分用足用活投资政策,善于跑省跑部积极争取,谁就能抢占先机。因此,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及时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抓紧筛选准备一批项目,在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完善申报资料的同时,加大跑项目力度,积极向省计委、国家计委和有关部委衔接和汇报,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国债项目资金支持。当前,重点要抓好宁德防洪防潮工程、赛江一期防洪工程、城澳码头和福鼎杨岐码头疏港公路、宁屏二级公路等项目的国债资金争取,力争列入国债项目和续建争取国债项目盘子。二是从加快资本运营中拓展筹资渠道。要大力推动城市公共领域存量资产调整,通过产权置换、转让和委托经营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用盘活的资金投入新的项目建设。重点盘活现有市直单位资产存量,为政务中心建设筹措资金。要把土地资本化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内容,以土地收储中心为平台,落实好国家开发银行已承诺的贷款资金和今年的土地收储计划,尽快收购储备先期开发的土地。同时,要依法清理闲置土地,不断规范土地市场运作,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引导和调控能力。三是从启动社会投资中拓展筹资渠道。在场面市公用设施和非义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推出一批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

  4、加强对项目资金和建设质量的管理。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质量、出效益。对我市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每上一个项目都不容易,都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心血。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的挣取,一手抓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一是突出抓好项目的资金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专项资管理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制度调拨,所有项目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非工程性开支。二是突出抓好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每个工程目都要坚决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防止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加强施工、监理等重点建设参建单位的业绩考核和信誉登记工作,对年度考核被评为差的单位,一定时期内不允许其参与市重点建设招投标。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征地拆迁、工程款拖欠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要讲求工作方法,对被拆迁人既要积极促迁,又要做到依法征迁,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绝对不允许出现采取蛮横暴力手段或克扣拖欠征地拆迁补偿费的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拖欠工程款问题,确保从2004年至2006年底的三年时间内,基本完成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违反廉洁从政规定的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

  5、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数量多、牵涉面广、质量要求高,相当部分项目期紧迫。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建立相关的领导挂钩、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等配套制度,调动方方面面抓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责任制和部门项目负责制,重点项目要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班子,做到领导分工到位,目标责任到人,协调调度到位。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抓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全面负起责任,集中精兵强将,对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建设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科学合理地安排进度计划。挂钩领导要切实负起具体项目的组织协调责任,经常深入重点项目第一线,对影响项目进展的突出问题予以协调解决。二是强化服务。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大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竭诚为业主单位、投资主体和各类园区提供项目立项、报批、筹建、投产等全过程的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各级重点办和项目开发中心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工作的联系与沟通,切实抓好质量、进度、安全等目标控制,做好项目的综合协调、总体调度和服务工作,促进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工商、质监、金融、电力、海关、商检、税务等中央、省属单位,也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着力在优化管理、优质服务、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三是强化督查奖惩。要加强项目跟踪调度管理,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行年初任务分解、季度定期督查、半年适时通报和年终考评奖罚,对进度滞后和管理薄弱的项目要重点跟踪、重点督查,保证重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动态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把抓项目工作列为干部绩效考评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抓项目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增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