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 (张文奎)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要让老百姓看见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就必须加快改善民生。”近日,宁德市人大代表陈文卿接受闽东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宁德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个民生方面取得怎样的成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保障就业增收入
提高收入,保障就业是基础。通过十年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促进就业体系,改变了以往老百姓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就业状态,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机制,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基本形成。
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5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完成年任务95%;城镇登记失业率2.18%,低于省下达年末控制指标1.82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十年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翻了一番多。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6元,分别是2002年的2.7倍和2.5倍,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0.8%,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幸说:“我们将会进一步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更加关注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更加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更加注重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力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老有所养病有医
养老难、看不起病一直是牵动百姓神经的两样大事,让百姓病有所医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市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
据悉,我市目前共有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保险,为33万老年居民发放养老金1.7亿余元。同时,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到2012年8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9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26.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0.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2.1万人。
人大代表陈新说:“今年我提交的议案是《关于完善宁德市养老设施的建议》,步入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如何让夕阳红真的红,政府和社会要做的还很多。”
住有所居再努力
政协委员张仁寿说:“如何让国民更加幸福,从干部角度讲,就是工资改革需充分考虑区域平衡、行业平衡、身份平衡问题,不能差距太大,否则,不利于安定稳定和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而从普通群众角度看,他们更希望生病特别是大病能得到有效保障、子女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年老了可以安享晚年而无经济方面的担忧。”
安居方能乐业。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需要政策帮扶,才能让他们住得上、住得好。据了解,2012年全市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总规模18133套,总投资2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亿元。基本建成6888套,基本建成率106.96%。目前,全市历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368套,已配租配售7178套。力争到2013年底,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77套,新增发放低收入群众租赁住房补贴340户,完成配租配售5200套,配租配售率达到85%。同时,在总结农村危房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启动一批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按照“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需求最基本”的原则,逐步解决农村贫困户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