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建议回放

作者:赵巧红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20-1-4 16:28:44

 

  强化医疗保险监督 实现精准化管理

  【背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当今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实选择。我市从2019年1月1日起实现城乡医保并轨,农村医疗保险被纳入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畴,统一称之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然而,随着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增加、大病救助的扩大,农民个人缴费逐年大幅度地增长,成为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在部分农村群众中感到压力大。

  【建议】针对我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现状,张兴敏等11名代表提出《强化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监督管理决定的建议》,建议加强宣传力度,让医保政策家喻户晓;完善监督体系,做到财务向社会公开透明;严格把控供药流通渠道,节省就医中不合理环节的支出;发挥乡级卫生院作用,放宽药品目录,完善医疗条件;进一步简化报销手续,提高报销比例,积极探索社会经济组织机构筹资来源,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回应】在收到建议后,市医疗保障局表示,2017年以来,我市不断健全药品采购流通制度,实施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要求,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用药品种相衔接。目前,该局正抓紧对我市现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调整方案进行研究测算,拟出台具体调整政策,以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下一步,该局将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按照国家、省、市深化医改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宣传力度,加强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控制药品耗材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力打造便民惠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背景】宁德市人口约330万,其中老年人约占70万,且老年人口逐年递增。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大致分为寄养和收养两类。其中,寄养类机构有政府投资,也有民营。老年人口对此类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而我市可以提供的此项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于经费和人员的匮乏、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养老服务功能。

  【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郑进良等5名代表提出《关于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建议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政府财政拨款福利性养老机构建设;整合卫生部门资源,鼓励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开发养老服务业;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实施,同时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途径、民营养老机构培育等模式,逐步推进老年服务行业的发展。

  【回应】收到建议后,市民政局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把实施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推进养老制度体系健全,养老设施网络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市场。特别是市政府出台《宁德市进一步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工作措施》后,养老补短板进展迅速。全市2019年预计完成养老补短板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3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9.7张。大力推广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目前全市103所乡镇敬老院全部完成法人登记,有51所完成公建民营,占比49.51%。启动金泰园国家级养老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1002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达16人。下一阶段,我市将用科学的思路指导养老服务业发展,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打造“收费合理、老人满意、子女放心”的养老机构、提供“有尊严的养老生活体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上一页  [1] [2]